鬼箭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志怪故事将军遇鬼,某乙遇鬼沧海一粟 [复制链接]

1#
消除皮肤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

游击将军遇鬼

康熙年间,河北献县有位游击将军,他还是个白丁的时候就勇武豪壮。某次听说稻田边的小路上闹鬼,他说:“鬼魅都怕阳气足,胆气壮的人。我去除妖,如果成功大家供我一顿酒食如何?”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当天晚上,月色微明,他独自带着弓箭来到田边。

二更过后,果然来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巨人,看不清样子。巨人左右摆动慢慢向他这边走过来,他引弓发箭,连续射中。巨人跌入稻田不见了。第二天大家顺着踪迹寻找,稻田里卧着一个草人,身上还插着两只箭。从此,他的名声传播得更远。

后来,他做了游击将军,六十五告老还乡。虽然年老力衰,但他在众人面前还总是喜欢夸口,不服输。夫人经常劝他:“人老了阳气不足,体力不济,凡事不要逞强。”将军置之不理。

有一次,他到二十里外的一个朋友家喝酒,没让仆人跟随。酒足饭饱已经很晚,朋友留他住下。将军拍着胸口说:“二十里地,骑马用不上两刻钟,我还没老到用人搀扶的地步。”执意骑马离开。

当时月亮很亮,走了一段,将军看到前面路上有几个小孩儿蹲在地上玩耍。

他明白遇到了鬼,就大喝一声:“哪来的鬼魅,赶快让路。”那几个小孩儿不理不睬,仍旧玩耍。将军骑马走到跟前,挥动马鞭乱打。小孩儿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四个,越打越多。最后乱纷纷扯着马鞭,拉着衣襟把他拖下马来。

搏斗了好一会儿,将军逐渐没了力气,脱身向前跑去。前面出现一个街道,有个杂货店还没关门,他跑到门内,看到店主人正背对着门口在那记账。将军说道:“打扰了,行夜路遇到了鬼,希望能借住一晚。”店主人身子没动,脑袋却转了一百八十度,面对他呲牙一笑,说道:“没关系,您请自便。”将军知道对方也是鬼,没有了和他搏斗的勇气,转身跑出去。

没多远,又来到一个客店前,里面灯火通明,有人在喧哗掷色子。他推门进去,有四个人赌兴正酣,只是冲他点头示意,然后继续赌。将军歇息片刻,问道:“这里是什么村,以前不知道这里如此繁华。但是人家这么密集的地方,怎么还有鬼出没呢?”扔色子的人停下来,问他看到了什么。将军就说了前面杂货店老板的脑袋能旋转过来的事。这四个人不屑一顾地说:“那有什么了不起?你看我们!”说着双手把头搬下来,捧在手上,眉眼间还对着将军嬉笑。将军终于有些崩溃,大叫一声转身就跑。

前面有座古庙,他想,鬼应该不敢到庙里去,于是跑了进去。将军坐下喘息片刻,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嘤嘤的哭声,一个白衣妇人推门进来,一边走一边用袖子挡着脸哭泣。将军大喝一声:“你是人是鬼?哭什么?”妇人仍旧挡住脸,说道:“呜呜,我来找我丈夫。”将军说道:“谁是你丈夫?”妇人说道:“我丈夫不就是你嘛!”说着竟向他靠过来。

将军鼓足最后一点勇气,大喝一声,对着白衣妇人挥出一拳。妇人放下袖子躲开,只见脸上白乎乎一团,也没有眼睛眉目,也没有嘴巴鼻子。将军再也支持不住,晕倒在地上。

第二天,家人去朋友家接他,得知已经夜间返回。顺路寻找,在一片乱坟堆旁找到了昏死的将军。救回家后,将军豪气顿减,遇事不再逞强。(无出处)

某乙遇鬼

某乙雄壮有力,喜欢在同伴中逞能。某次,大家说有个空宅子闹鬼,如果谁敢去住一晚,大家就请一顿酒席。乙某是个酒鬼,听说后高兴地说:“我去住一晚上,酒饭的事你们可要讲信用啊!如果我半夜逃回来,你们以后就把我当女人看待。”众人答应。

乙某带上被褥,剑,去往凶宅。众人把门反锁上离去。这个乙某虽然孔武有力,其实胆子不大。面对一盏荧荧孤灯,渐渐心生怯意,把剑放在枕头下不敢睡觉。

二更天后,墙角出现一个黑衣妇人,面容丑陋蓬散着头发,脸上长满斑块。妇人面对墙站着,笑眯眯的好像若有所思。片刻后,又抬起头四处嗅,接着来到乙某床边,要和乙某相好。乙某大惊,急忙去拿宝剑,却紧张得手足发抖,剑掉在地上。妇人笑着说:“故剑丢了,我这新弦来了。”说着来拉帐子上床。乙某双手紧握床帐,不让那女人进来。

相持了一会儿,女人发怒说:“我找大王来主婚,看你还敢不答应!”说完推开走了。

乙某非常惶恐,大声呼救,无人听到。因为大门反锁,他逃不出去。看看屋里有个大酒瓮,就躲到里面,并祈祷道:“求酒神庇护,如果不保佑我,就又少一个喝酒的壮士了!”

片刻后,妇人领着几个鬼进来,都是又黑又丑,差役打扮。后面又有几个鬼抬着一把交椅,上面坐着一个肥胖的大头矮个子鬼。应该就是他们所说的大王。众鬼掀开床帐,向大王报告说:“已经逃走了。”大王嘟囔几声,听不清说的什么。乙某在酒瓮里牙齿打颤,发出嗒嗒的声音。妇人说道:“酒瓮里有声音!”

一个鬼靠近酒瓮,忽然仰面跌倒,另外一个鬼向前,也跌倒在地。大王很生气,从椅子上下来,蹒跚走到酒瓮前。忽然像被人打了一拳,向后翻了一个跟头。大王赶忙跪倒,说道:“请杜康神宽恕我!”然后登上椅子,快速出门而去。

早晨,同伴们前来开门,看到乙某在酒瓮里,已经昏迷不醒。后,其中一个开玩笑说:“是谁请君入瓮的?”乙某说了事情经过,又说道:“这回我可知道无盐女(古代著名丑女)的样子了。”众人大笑,请他喝了一顿酒。《耳食录》

下面是原作者对喝酒的论断,我不是很懂,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阅读。

非非子曰:世之断杯中物者,每以麯醾为酖毒,使此公在座,当令人寡欢。而营糟邱、棹觥船之徒至依之为命,意谓天下无杜康,则大千世界直不可一朝居者。二者皆非也。予谓“成礼”“生祸”之语,皆出于圣贤之书,惟其适而已。余量似公荣而不持酒戒,风慕元亮而不逃醉乡,愁则饮之,乐则勿饮;亦或乐则饮之,愁则勿饮。其于酒也无怨无德,谁毁谁誉哉?坡公有言,无酒学佛,有酒学仙。末闻酒在有无之间而愿与鬼为徒者。然麯生风味,几如度索山桃树下人,其变化亦不可胜道者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