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的背后是气阴两虚,一个方子津液补上 [复制链接]

1#

随着现如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

糖尿病之所以被称为糖尿病,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以血糖升高的症状最为常见。于是乎,不少人把目光只盯着血糖,不仅按时服用降糖药,平日里又严格忌口。

可结果呢?

血糖是控制住了,可身体的抵抗力却越来越差了,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容易生病。

所以,糖尿病人群单单着眼于降糖是远远不够的。

在中医认知中,糖尿病大都隶属于“阴虚”范畴。古时候,糖尿病又被称为“消渴疾”。主要是因为糖尿病的患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口渴,而且这种口渴是喝多少的水都不解渴。可见,身体缺的并不是水,而是津液。

有一个方子尤其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糖尿病。

组成:地黄、天花粉、葛根、知母、黄芪、山药、马齿苋、丹参、鬼箭羽、苍术、桑枝。

方中,地黄,入肾经。清热泻火,滋水养阴。

天花粉,入肺经,养阴润肺。为什么要润肺?中医认为,肾主水,肺主金。肾水就好比是潺潺流淌的溪水,而肺金则像是天上的云。肺金充足,天上的云就会下起雨来,雨水掉入河流之中,也就充实了河水。雨过天晴之后,河水在阳光蒸腾的作用下,又会重新向上散布到云里。可见,肾精和肺津是相互养益的。用中医的话讲,就是金水相生。

葛根和知母的性子偏凉,他们既能养阴生津,又能把身体内的燥热一点一点的化散掉,为养阴清热的常用药。

黄芪补气,有升举阳气之功。可将体内的津液引入肺经。

山药,既能助黄芪益气而滋生津液,同时,又入肺、脾、肾三脏而养阴,从根本上改善津亏的问题。

马齿苋、丹参、鬼箭羽这些活血化瘀的药材放在这里就是为了负责把已经化生成的瘀滞全部疏通。

其实大家可以去看,很多糖尿病的并发症,诸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等都是因血瘀而起,久病入络啊!

因此,我们讲,糖尿病不仅要养阴,同时还要化瘀。

最后,用上一点苍术和桑枝,利用其温燥之性,把湿气一点一点的燥化掉。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你真的能治好糖尿病,早就得诺贝尔奖了。

其实,要知道,中医治疗的本质是从每个人的体质出发,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是相同的疾病,每个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所以,用的方子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方子相同,每味药材用的剂量也是存在差异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和大家科普中医的主要原因之一,让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自己的身体,遇到问题了先不慌张。中医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尽可能地远离疾病和苦难,让我们在平稳和安然中慢慢老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