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高开低走是很多球队在常规赛中都会遭遇的困境,他们在赛季初期的某一段时间里势头猛烈,几乎不可阻挡,可随着赛季深入,往往后程乏力,距离预期目标越来越远。
继过去两年连续在季后赛败给金州勇士队之后,本赛季的休斯顿火箭确实做出了比较明显的改变,威少为这支球队带来了罕见的比赛激情和硬度,哈登也依然是联盟得分榜第一,但他们目前40胜24负的战绩却创造了近四个赛季的排名新低,管理层的一系列操作更是有自毁长城的嫌疑。
这条“高开低走”的老路,似乎成了火箭队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噩梦。
攻强守弱,能量有限的双核驱动型体系
如果说前几年的勇士队是小球时代的引领者,那么火箭队无疑就是被时代误导的受害者,自从德安东尼入主休斯顿以来,“魔球理念”就在这片土地里扎下了深根,近三个赛季,火箭全队的三分出手数分别达到了42.3次、45.4次和44.3次,外线火力冠绝全联盟,不过相应的命中率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的36.2%、35.6%和34.8%,这极大程度影响了自己的稳定性。
哈登一直是火箭的基石型人物,他的得分能力早已到达了历史级别的水准,赛季初期阶段,其场均得分甚至一度接近40分,不断以神鬼一般的砍分表演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球迷,主要以篮下进攻、外线投射以及造犯规罚球为得分手段的他,是“魔球理念”最适合的执行者。
从战术方面来讲,哈登自带体系的属性已经帮助火箭队连续9年进入季后赛,作为持球核心,他自身的进攻能力以及强大的阅读比赛能力几乎撑起了整支球队的进攻,以极度全面的场均数据决定了火箭非常高的实力下限,这也是他能够成为殿堂级球星的基础。
而本赛季新加盟的威少则如同是哈登的复刻版本,作为曾经连续三个赛季创造场均三双的巨星,他一样可以作为持球核心令火箭的进攻体系良好运转下去,不同的是,威少的三分投射能力相对较弱,但相比哈登具备了更强的内线冲击力和更高的进攻效率。
火箭投篮热区数据图
双核心驱动型体系是火箭的根基,而想要最大程度发挥这两名MVP级后场的实力,最好的方式无疑就是将球队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进攻之中,在有限的比赛时间里输出更多的火力。
截止到目前,火箭场均得分高达.1,进攻效率则是.4,双双位列联盟第二,不过这种策略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的防守无法做到顶尖,场均失分仅排在联盟第22位,作为对比,和火箭进攻水平相仿的总冠军热门雄鹿队在这项数据上高居联盟第五。
进攻和防守的失衡是遏制火箭更进一步的表象,而表象之下还有他们场均仅有21.5次助攻的尴尬事实,这说明了火箭的得分大多还是建立在球星的个人单打之上,除了哈登和威少的助攻分别达到7.4次和7.0次,其余球员的助攻数全部没能超过2个,第三火力点戈登的助攻仅有1.5次,大多情况下,角色球员们只能充当炮口,无法成为体系中的转移点。
我们常说“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而火箭队则完美诠释了“篮球是两个人的运动”,他们的双核驱动方式固然思路明确,但能够赋予整个体系的能量毕竟有限,像麦科勒莫、小里弗斯和豪斯等人都是需要炮弹的球员,否则只能默认进入到效率不高的单打独斗模式之中。
放弃禁区到底会有哪些后遗症?
过去几年火箭之所以敢于在外线不断尝试三分投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拥有卡佩拉这个禁区守护神,卡佩拉的存在结合火箭的体系特点来说有两大主要好处:
一、保证禁区的防守强度和拼抢篮板
众所周知,卡佩拉是一名缺乏自主进攻能力的防守型吃饼中锋,在火箭的阵容高度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他帮助球队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当外线防守漏洞人后,他出色的身高和臂展都是火箭的一道天然屏障,当队友的外线手感不佳时,这为火箭提供了唯一的止血可能。
此外,当球队有一名运动能力和身体天赋兼具的大个子时,绝对不会困扰于篮板和封盖,卡皇场均13.8篮板1.8盖帽的数据都是蓝领中的翘楚,令很多球队垂涎三尺。
二、最大化哈登的进攻威胁
除了防守之外,卡佩拉的挡拆后接球得分能力也是联盟一绝,哈登和他的挡拆配合一方面令前者拥有了足够的活动出手空间,另一方面也帮助火箭发展了更多的进攻威胁性,当哈登通过掩护吸引到防守压力后,他的传球意识就能令卡佩拉成为最棘手的内线进攻点。
不过很可惜的是,卡佩拉最后成为了火箭交易得到考文顿的筹码之一,说实话,考文顿在侧翼上的攻防能力确实帮助火箭成为了另一种风格的强队,他也可以在“死亡五小”的阵容中客串中锋,砍下5场比赛送出18次封盖的惊人数据,是最好的3D球员之一。
火箭在进攻上的速度提升了,也消除了体系内唯一不会投射三分球的那个节点,威少更是获得了大海一般的突破空间,场均数据直线飙升,火箭一度以10胜2胜的战绩尝到了足够的甜头,可是禁区的失守却为他们埋下了很多的后遗症,首先就是当外线漏人之后,对手就可以轻松得分,考文顿和塔克的锋线组合毕竟身高有限,当他们失去了拼抢的积极性,在更多的比赛样本中不可能场场发挥出定海神针的作用,入不敷出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至于哈登,没有了熟悉的挡拆配合,事实上就剩下后撤步三分和造罚球这些老招数了,当威少作为进攻发起点的时候,他更多的还是自己不顾一切往内线冲,这种情况下,无球能力不算顶级的哈登自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人,放弃内线的决定从长远来看,是好是坏不言而喻。
为何“王炸型”球队早早就摸到天花板?
如前文所说,以哈登和威少为建队核心至少可以决定球队比较高的实力下限,但是想要令球队达到更高的上限,甚至在狂野西部稳如磐石,他们确实还欠缺了一些火候,畸形的阵容结构绝对不可能成为夺冠的资本,即便是双MVP也不可能改变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当年杜兰特和威少在雷霆队已经证明了“王炸型”球队越到关键时刻,面前的路就会越来越窄,两位持球核心之间确实可以做到互不侵犯,在不同的时间点扛着球队前进,但是当球队没有第三个相对稳定的持球得分点站出来时,两位巨星的能力再强,也无法在大量的比赛样本中做到持续性的爆发。
前几年勇士队的杜库组合身边还有汤普森这个神级射手,本赛季的伦纳德和乔治身边,也一样围绕着路威和哈雷尔这些可以不断得分的优秀帮手,他们依靠的绝不仅仅是对王炸组合的无节制压榨。
回到哈登和威少的身上,他们各自的数据都非常优秀全能,也可以交替引领球队的进攻,甚至在个人的关系上比起其他的王炸更加亲密无间,可在具体的战术执行上,这两人始终是无法形成连线的游离体,火箭的“魔球战术”帮助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出手机会,也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了很多可以拉开空间的三分射手,却还是导致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
第一,哈登和威少在风格上永远不会产生互补,当初他们都声称自己可以去打无球以适应对方,但真正到了球场上,身体行为还是很诚实的,习惯了十多年的打球方式是无法说变就变的,前两年的保罗尚且能够转型为中远距离射手以及关键时刻的杀手,努力去融入哈登自带的体系,如今的威少和哈登都到了无法轻易改变自己的阶段,想要适应对方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早早摸到天花板并不奇怪。
第二,球队已经没有了可以为双MVP解决问题的球员,卡佩拉换来考文顿的操作确实还能够说得通,但此后连续引进杰夫-格林以及卡罗尔则产生了位置和功能上的严重重叠,换句话说,就是在王炸组合还有很多漏洞的情况下,火箭只是不断用有限的资源去填补同一个窟窿。
篮球说到底还是一项不同位置分工协作并取长补短的游戏,火箭队不断在阵容结构上做出的改变,始终解决不了哈登和威少这对王炸组合的后顾之忧,或许当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剑走偏锋”的错误,并能以“平衡心态”去打造阵容时,夺冠大门才会彻底向他们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