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对越反击战前特级木匠为许世友做棺材 以备战死
1976年,许世友的70大寿在广州度过。之后,专程从河南新县老家南下给父亲拜寿的大儿子许光在广州多住了两天。许光是许世友前妻李氏所生,童年在奶奶膝前长大,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作为父亲,许世友感到很对不住儿子。这天晚上,许世友处理完公务,与儿子唠起了家常。
“黑儿(许光小名),你奶奶的坟修得怎么样?高不高?”将*深情地问。
“我和家属、孩子,每年清明节去扫墓,添添土。”许光回答。
“其他时间不去吗?”
“去得很少。因为从县城到咱家五六十里,山路也难走。”
当年,许世友母亲病重的电报发到部队后,时任南京*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因*务缠身,日理万机,没能在母亲床前尽孝。母亲下葬那天,他又没能去与母亲告别,这更加重了他一生的遗憾,他心里一直欠着这笔感情债。直到今天,他也没能到母亲的坟头拜一拜。
“我现在真的很想回家,看看你奶奶的坟头,添两锹土。他老人家一生太不容易了,我一生尽忠革命有余,报孝老母不足啊!”许世友说到这里,动了感情,眼圈湿润。
“爸,那您就请个假,跟我们一块回去吧!”许光诚恳地说。
许世友摇摇头,陷入沉思。良久,他突然发问:“咱山里的松树伐光了没有?”
说到伐树,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事。许世友的家乡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坡陡,原始林木参天,道路不通,几乎与世隔绝。家乡需要公路,但苦于无钱维修,而部队需要木材,无路也难运出。这时,许世友做了牵线“红娘”,派出一个工兵团,首先修起了公路,运出了部队伐下的100亩红松。这样,部队和家乡各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