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在唐朝历史上赫赫有名!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重臣,让李世民是又爱又恨!世人只知道他为唐朝的“贞观之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却不知他也是唐朝很重要的诗人。
唐太宗刚登基时,由于内外交困,这位二十八岁的皇帝想起隋炀帝灭亡的历史教训,害怕重蹈亡国的覆辙,日夜焦虑不安。他问大臣魏征,怎样才能当一个英明的皇帝。魏征回答是八个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八个字成了唐太宗日后处理国家大事的主要方法。
唐太宗治理国家有两个极重要的具体措施,这就是纳谏与用人。纳谏就是倾听不同意见,并且能择善而从。唐太宗曾对大臣萧璃说:“我从少年时期就喜爱弓箭,自以为很懂得鉴别弓的好坏,先后得到好弓十几张,认为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给制弓的工匠看,工匠说都不算好弓,因为木纹不直,弓虽然很硬,射出去的箭却不准。我在马上用弓箭取得天下,还没有真懂得弓箭,何况天下的事务,我怎么全都能懂呢!”
有了这种自知之明,才有可能纳谏。如果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甚么都比别人高明,那就没有纳谏的可能了。
唐太宗刚即位不久,曾经和大臣们讨论如何治民。他说:“在大战乱之后,要治理人民恐怕很因难。”魏征说:“不然,民众长期受战乱的痛苦,治理是容易见效的。这好像给饿得要命的人吃饭,给渴人喝水,是不费力的。”
另一个大臣封德彝反对魏征意见,说:“从远古以来,人心越来越坏,所以泰秦用严峻的刑法,汉朝则杂用霸道来治理。他们不是不想数化治理人民,而是办不到才这样。魏征说的是书生空谈,只能使国家动乱,不可听信。”
魏征当即驳斥说,“如果说古人淳朴,后世愈来愈坏,坏到今天,人都变成了鬼怪,还要谁来治理干什么。实际上看你治理的方法,行王道,行霸道,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封德韩无法回答,但是心里不服。
太宗赞同魏征意见,努力改善政治,使百姓安宁。果然,在太宗当皇帝七年之后,天下大治,生产发展,米价贱到一斗只卖三个铜钱。东至海边,南过南岭,夜不闭户。千里行人不用带粮,旅途上皆可供给。
四方少数民族看见唐朝强盛,纷纷要求内附,他们的领袖都愿意穿上唐的衣冠,带刀为宫庭守卫。太宗对群臣说,“这都是魏征劝我行仁义的结果啊!可惜封德彝死了,不然真应该让他亲自看看。”
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谥号叫文贞。魏征死后,太宗曾对侍臣说,“铜做的镜子,可以照人使衣冠穿得端正,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用人微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正确与清设。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有一首诗《述怀》,诗中引经据典言明了自己的志向,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更有意思的是,《述怀》诗中魏征对自已投笔从戎感到自豪,可是他后来却是在国事上表现出卓越的才干。
《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纤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去未鸣案鸟,空山啼夜狼。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思。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唐高祖李渊刚称帝时,太行山以东有一些瓦岗军李密的旧部如徐世勋(即李勋)等不肯降唐。魏正原为李密部下,当时投唐不久,思有所作为,便请求去说服他们。此诗是魏征领命后出潼关时所作。
在此诗中,用到了如下一些典故:
“鹿”比喻政权,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投笔”指东汉班超不愿长年当抄写文书的小史,奋起投笔从军,立功异域的故事。
“清缨”指汉武帝时终军请求去说降南越,说:“请给我一根长缨(绳),我一定将南越王拥了送来。”后来终军果然说服了南越王降汉。
“凭轼”指西汉初郦食其奉汉高祖刘邦命令,驾车游说,使齐王田广降汉。轼是车前横木,”凭轼”为驾车奔走之意。
季布为秦末汉初时人,以守信用著名,当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的谚语。
侯嬴为战国时信陵君门客,与信陵君定计窃兵符教赵,在信陵君出发前,侯表示自己因年老不能随行,只能杀身以报,后果然自杀以实践自己的诺言。
魏征《述怀》诗的意思是:隋末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我也投笔从军参加战斗。可惜那李密不肯用我的计谋而致失败,但我为国建立功业的志向却毫不动摇。骑马投奔到唐天子的门下,又奉命出使安抚山东而出潼关。我要象西汉终军那样说降南越王,或者如同郦食其一样驾车游说,使李密部都成为大唐的东面藩属。沿着曲折难行的小道攀上高山,山下的平原时隐时现。古老的树木上孤独的鸟在鸣叫,空旷的山谷中只听见狼啼在回响。向远处眺望,景象触目惊心,我能平安归来吗?这次出使远行,由于怀念故国,一夜有九次象失魂样的惊醒。难道我不畏惧艰险?可皇上以国士(一国的杰出人物)待我,我也要象国士那样报答这种恩典。守信的季布对诺言不用说第二遍,侯赢说话也是一言为定。人生在世应该看重意气(指信守诺言,舍身报恩),功勋和名声那只是次要的了。
在大臣中,魏征的犯颜直谏尤为突出,经常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面前指出太宗的过失,据理力争,即使引起太宗的盛怒,仍旧神色不变,继续讲理。他先后上书建议二百余事,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