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九凤到九头鸟再到鬼车,从祥瑞到邪魅,鬼 [复制链接]

1#

九头鸟在此,请别看成九头蛇,这里不是复联,没有红骷髅,更不是大圣灭掉的九头怪!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这么优美的文字,这么优美的韵律,你会读不不会读都不重要了,这份美好就如九霄之云,缥缈无踪,而后世的我们,也再不会写出这样无法言表的诗句了。这是屈原《离骚》中神游天国的开篇第一句,肯定有人问,闹哪样,我来看九头鸟,不是来听你说文解字的。

施主稍等,万事不会无缘,因果自有天定。这楚人和九头鸟还真是渊源颇深,楚人崇凤由来已久,在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凤比作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微子》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

这里提到的九凤,估计有些人应该想到了《山海经》,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这里九凤居住的“大荒之中”虽没有确定的范围,但肯定包括了楚地,毕竟上面已经提到楚人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大荒。

所以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也是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了。年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年和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当然你应要说这不是九凤我也没法,但起码你不能否认楚人对鸟的喜爱吧!

至于九头鸟的称谓呢,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不过名称也不统一,《酉阳杂俎》卷十六《羽》:《白泽图》谓之苍鸆,《帝鹄书》谓之逆鸧。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鬼车,俗称九头鸟……。

所以大名鼎鼎的“鬼车”就是九头鸟了,相比起鬼车这个高大上的名字,九头鸟就太过普通了,总感觉不是一个级别的。早期的九凤可是祥瑞的象征,远没有和鬼车这种听上去就比较邪乎的东西扯上关系的。《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

龙凤呈祥大家都知道,那怎么从九凤落到了九头鸟(鬼车)这步田地呢?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在《正字通》云:鸧鹒,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所有的记载里,就数以宋周密《齐东野语》形象最恐怖,卷十九: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

试想九个鸟头之外,还有一个鸟脖子在那里流滴鲜血,这不是怪形既视感吗?那么多个头就已经让人头皮发麻了,还飙血这能和什么祥瑞联系起来吗?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

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周和楚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周将楚地崇拜的九凤妖魔化也是很有道理的。但不管咋样,这九头鸟以后的名声就臭了,明代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一书有《九头鸟》一文,寓意在九头鸟“一头得食,八头争食”,讽刺了不顾全大局,不识大体,目光短浅,自相残杀之辈会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而荆州是楚文化之都,而楚人对凤是崇拜之至,认为是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体现。所以楚人尊凤爱凤以凤为图腾,视凤为先祖的象征,民族和国家的象征,这也是为啥说楚文化就是凤凰文化,少不得还有大家所熟悉的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至于九头鸟是真是假,这个真不好说,我们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我们知道的也不定就是真的。如梦亦如幻,九头鸟类在古代诗文中记载颇多,它们的身影也常发现于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而以湖北为多,神农架里也有人说看见过,反正我是没见过,就不知道各位施主有幸见过没有?要是看到了,记得告诉我一声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