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王云辉:*祸治理切勿矫枉过正
摘要:
王云辉 (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
11月29日,在络色情风波压力下,中移动终于动用了到目前为止最严厉的手段:暂停WAP计费。就整治“*祸”来说,此举无疑是坚决斩断色情站收费链的一记重拳,但就无线互联产业来说,这却也是数年来最大的一次重创。
事实上,色情早是陈年顽疾。早在2003年,中移动的梦发展之始,就曾因色情泛滥进行整肃。2006年以来,围绕无线互联的“绿化”治理,一直是*府和运营商不断提及之务。数年之中,这一问题为何屡禁不绝?
灰色收入的利益驱动自不待言,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在当前的法律和技术体系下,络色情的打击仍难击根本。在国内,要建立一个站,1元钱就可以注册域名,200元就可以租用2G容量的服务器空间一年,而一个色情站从开办到被封堵,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这个周期足以获得高额利润。互联和移动互联风的信息量爆炸,令不良站被发现的难度大大增加。除了技术的过滤外,运营商大多只能通过不定期“拨测”、监测不正常流量和用户检举等方式进行封堵。
但最关键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应被定性为不良,发现后又由谁处理,如何处理?事实上,无论在互联还是移动互联上,与色情内容相比,数量更多、范围更广且更难定性的正是介于艺术和色情之间的“笑话”、“美图”等擦边球,这些内容正是不良内容得以藏身的温床,但本身却很难被归入不良信息之列。
目前,国内仍未出台《电信法》,运营商仍延循2000年出台的《电信管理条例》,但在其中,却因时代所限,缺乏对络传播违禁内容的具体罚则,运营商的权责不明。同时,运营商作为企业,定位仍是提供服务而非监管,虽然在工信部“谁接入谁负责”的大原则下,运营商也承担了部分增值内容监管的职能,但其并不具备管理机关的执法能力,只能依据其与内容商之间签署的协议,执行有限的,或根据有关管理机关的指令,执行其对内容商采取的惩罚措施。
比如,一位运营商人士坦言,如果发现*色站,运营商可以停止合作、可以罚没合作收入、可以关闭服务器、关闭通道,可以向公安机关和工信部举报,但并没有令不良站顾忌的刑事威慑力。
因此,对当事人中移动来说,承担*祸之名可谓罪过其实。当然,此次风波也折射其另一个问题:在此前数年中,由于避免沦为“管道”,中移动一直坚持对移动互联的高度把控,自身涉足了音乐、梦、软件商店等领域,同时以强势的管理手段,令无线互联成为一个封闭的产业,运营商的每一个*策都会带来整个产业链震荡。但与权力对等,外界在无线互联出现色情站时,中移动自然也不得不承受。与之相反的是,在此之前,固运营商虽然在传统互联上错失了大量增值业务机遇,但由于络的开放,在互联出现色情站时,就并未因此受人责难。
所以,中移动的手段只是一个基础,要想重创这些违法行为,必须由执法机关采取进一步的、强有力的行动,制定刑事或民事处罚措施。同时,还需要明确针对无线互联不良信息治理的相关权责立法,并由*府、执法部门和运营商协同作为,否则打击不良站将成为“运动执法”,在一波打击风潮之后,不良站很快又会沉渣泛起。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移动互联上的不良信息绝大多数仍来自于传统互联。据中移动通报数据,截至11月29日18点,中国移动共封堵色情站626个仅有6个站托管在中移动的数据中心,其他的站都在其他的服务器上。而在传统互联领域,已经相对成熟的“金盾工程”、“国家计算机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机制还并未移植到无线互联上。显然,无线互联与互联的信息治理还有待更多协同。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整治不良站同时,如何同时避免对产业的过度打击。就2003年以来的历史看,无论是色情还是垃圾短信,每一轮大的不良信息整治,都会带来无线互联产业链的衰退:普遍性的收入锐减,投资恐慌性收缩,大量企业出局,以及部分产业的发展陷入停顿。一个例子是,因为对垃圾信息的治理,运营商对广告变得噤若寒蝉。
而此次中移动在外界压力下出台的暂停WAP计费之举,也将对行业产生冲击。据中移动数据部总经理高念书透露,涉*站的流量仅占所有WAP站总流量的0.2%,这些流量算作收入,约为2000万元,仅占中国移动总收入的0.052%。而据业内人士猜测,按照此前中移动的整治惯例来看,暂停WAP计费之后,重新对正规站恢复计费,以及产业的恢复或许将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