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学,全国名老中医,国家终身教授。白求恩医学奖章获得者。吉林省扶余县人,生于年。15岁从师吉林名医宋景峰先生。年投身革命,参加解放战争,发挥专长,救治伤员。年赴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长春中医药大学前身)进修学习,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教学研究班学习,年毕业。任老主张融古贯今,溯本澄源,发展中医,尤以《*帝内经》为根基。学术成果丰硕,其中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痰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瓜霜退热灵治疗高热医院急诊必备用药。任老又主编过第一部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专著《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主编《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粹》、副主编《建国四十年中医药科技成果》等,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1.生津止渴汤
山药、生地*各50克,石斛、白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玉竹15克,红花10克,附子、肉桂各5克。
?滋阴清热,生津解渴
消渴病,气阴两虚证
2.加减白茯苓丸
*连5克,石斛、熟地、玄参、覆盆子、蛇床子各15克,人参、天花粉、茯苓、萆薢各10克,鸡内金15克,磁石20克。
滋阴润燥,清热生津。
消渴病,口渴,喜饮,乏力,腰背酸痛,食纳可,大便干,小便频,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腻,脉弦滑
渴甚者,加葛根、天花粉;消瘦者,加苍术、鸡内金;腰酸乏力者,加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咽痛者,加桔梗、玄参、金银花、连翘。如消渴病并发水肿,可用古方甘露饮加减治疗,偏于肾阳虚者,可加用附子、肉桂、干姜之品。并发疖肿者原方加五味消毒饮。
3.消渴康Ⅰ号
知母25克,山药20克,山茱萸15克,生地*25克,牡丹皮15克,丹参30克,百合20克,石膏30克,麦门冬20克,人参10克,*芪、五味子各15克,天花粉20克。
渴甚者,加葛根、玄参;多食者,重用熟地*、玉竹;多尿者,加肉桂;便秘重者,加大*、芒硝(冲服)泻胃火。
滋阴降火,兼活血。
糖尿病
4.消渴康Ⅱ号
人参15克,*花30克,山药、玉竹、玄参各20克,天花粉25克,山茱萸、知母、川芎各15克,丹参25克,*连15克,生地、石膏各30克,白僵蚕15克。
糖尿病
?若阴虚,骨蒸潮热,盗汗梦遗者,加*柏及加大知母药量;腰膝酸软者,加杜仲、龟版;若气短乏力重者,加*精,并加重山药用量;苦能食易饥者,重加玉竹、熟地,益气养阴,兼活血。
5.消渴康Ⅲ号
熟地2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鹿角胶各15克,益智仁12克,肉桂6克,制附子7.5克,人参15克,*芪3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桃仁10克,当归15克。
温阳滋阴补肾,兼活血。
糖尿病
腰膝酸软,不能久立者,加覆盆子、白蒺藜以益肾精;小便多,饮一溲一为肾气不固者,加桑螵蛸、菟丝子、五味子;大便溏泄为脾虚者,加苍术、莲子肉、芡实;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者,加仙茅、淫羊藿;若阴阳气血俱虚者,加鹿茸、当归、熟地、阿胶,并加重*芪用量。
6.消渴康Ⅳ号
人参15克,*芪30克,石膏35克,知母20克,天花粉、生地*各25克,天门冬、*连各15克,葛根30克,甘草10克,白术、丹皮、柴胡、白僵蚕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肉苁蓉15克,*精30克,金银花25克。
益气滋阴,润肺益肾。
糖尿病
若烦热口渴重者加芦根、百合以润肺生津;能食善饥重者,加熟地*、玉竹以滋腻治消谷;多尿不减者,加山茱萸及少佐以肉桂以滋涩下元;便秘重者,加大*、芒硝(冲)泻胃火荡涤积热以保脾胃之津;若自汗者,加生牡蛎,并加大*芪用量以固表敛汗。
7.凉膈救肺饮
生石膏30克,*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冬、麦冬、天花粉各20克,生甘草10克。另用芦根克,粳米30克
煮汤用以煎药,去滓后,1日分3次温服。
清肃肺热,滋津止渴。
糖尿病,
8.益气生津饮
生*芪30克,党参、北沙参各15克,麦冬、天花粉、玉竹、干地*各20克,炙甘草8克。
益气生津,润肺滋燥。
糖尿病
9.清胃滋燥饮
栀子、*芩、玄参各15克。川大*(米酒浸过)10克,生石膏30克,天冬、麦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炙甘草5克。
若大便燥结甚者,减炙甘草,加净芒硝15克,若肌肤发痈者,可酌加金银花、青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败酱草等。
清泻胃火,滋津润燥。
糖尿病
10.和中甘露饮
党参、葛根各15克,麦冬、玉竹、石斛、芦根各25克,乌梅肉10克。
滋津润燥,和胃调中。
糖尿病
11.滋水承金饮
生地、女贞子、桑葚、麦冬各20克,山茱萸、枸杞子、炒山药、党参各15克,五味子10克,生*芪25克。
若兼头晕胀痛者,减去党参、*芪,酌加石决明、钩膝、白菊花、生龙齿、生牡蛎。
滋阴润肺。
糖尿病
12.益气扶阳饮
熟地、炒山药各20克,覆盆子、巴戟天、菟丝子、山茱萸各15克,五味子10克,制附子8克,炙*芪25克,缩砂仁5克。
温补命门,益气扶阳。
糖尿病
若腰膝软甚者,加桑寄生、盐续断、淫羊藿、肉桂;兼心悸怔忡者,可酌加炒枣仁、远志肉、柏子仁、茯神等。
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方剂
苍术、葛根各12克,五味子、*连各3克,菝葜、泽泻、珠儿参、女贞子、防己、虎杖各30克,泽兰、山茱萸、鬼箭羽、紫草各15克,麦冬、知母各9克,羚羊粉0.6克。
清化湿热,顾护气阴,平肝化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
14.济阴助阳镇逆汤加减
山茱萸,白芍,山药,制*精,玉竹,阿胶,仙茅,淫羊藿,肉苁蓉,杜仲,生牡蛎,代赭石。
济阴助阳。
糖尿病
15.复方葛芷夷汤
葛根、白芷、连翘、杏仁、浙贝母各15克,辛夷9~12克,板蓝根24~30克。
先用水将药物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3次温服。
风热、风寒夹湿感冒。
16.沙参麦冬杏贝汤
北沙参30克,麦冬、天花粉、玉竹、冬桑叶、生扁豆、杏仁、浙贝母各15克,甘草6克。
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再用文火煎40分钟,每剂煎2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脾胃阴伤之干咳,症见咳痰少,口干咽燥,或痰不易咳出,脉略数,舌红,苔薄*或白或苔少者。
17.心脑活血丸
生*芪60克,丹参30克,川芎、赤芍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生蒲*12克,参三七10克,血竭12克,瓜蒌、茯苓各15克,桑寄生20克,麦冬、玉竹各30克,延胡索12克,麝香0.15克,酒大*12克。学习
将上药(除参三七、血竭、麝香三药单研过箩外)混合磨粉过箩,共混合拌匀,加入等量之蜂蜜做蜜丸,每丸6克,消毒,玻璃纸包装密封,20丸为1包,待用。每日3次,每次3丸,饭后白开水送服。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1月。视病情服第2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如病情急性发作,可立即服用4~5丸,以应急需。
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
18..蝉蚕解表汤
蝉蜕、僵蚕、板蓝根、连翘、桑叶各10克,薄荷9克,芦根15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煎15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剂,分2~4次温服。
风热感冒。
19.消化散
蝉蜕、僵蚕、金银花各9克,忍冬叶、连翘各10克,泽兰叶6克,炒栀子、龙胆草各9克,陈皮、玄参各6克,荷叶10克,青蒿、牛蒡子各6克,板蓝根9克。
上药共捣为末,备用。每次用15~30克,对入药中同煎服。
温热病。壮热憎寒,寒热类疟,体重舌燥,口干,咽喉不利。
20.蒿荷鳖甲饮
蝉蜕、僵蚕各10克,青蒿6~9克,鲜荷叶1张(干者10克),鳖甲10~15克,橘络10克,竹茹10克,白豆蔻仁9克,生薏苡仁10克。
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两次煎出之药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病重时每日2剂,隔2~3小时服1次,且只服第一煎。
温热日久不退,热邪留伏阴分。
21.抑肝和胃汤
旋覆花10克(布包),代赭石30克(先煎),制半夏9克,粉甘草2克,淡吴茱萸4.5克,姜*连2克,制厚朴5克,新会皮3克,赤茯苓12克,焦苍术5克,建泽泻10克,紫油肉桂0.3克,生姜1片,姜竹茹10克。
?水煎服,一日三次。
本方适用于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胸闷呃逆,呕吐水液,不思纳谷,腹胀痛。
22.暑令感冒合剂
香薷6克,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炙枇杷叶12克,鸭跖草15克。
每剂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武火煎煮10分钟,过滤取药液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若入暮高热不减,可酌情加服1剂,再分2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夏季感冒,高热头痛,胸闷脘痞,身体重痛或咽痛,咳嗽,或身痛无汗,舌质红苔薄腻微*,脉象濡数。
23.养阴清心饮
生地25克,麦门冬、玄参、赤芍各15克,川楝子、青木香各10克,牛膝15克,珍珠母25克。
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浓缩成膏。以上为1日量,分早、中、晚3次,用开水化服。
本方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症见烦躁易怒,胸闷心痛,不寐,眩晕头痛,舌红绛或紫暗,脉弦滑或细数。
临床运用本方时,凡有血癌表现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属肝火偏旺或肝阳偏亢者,可加夏枯草、菊花、钩藤、石决明。服用本方应忌烟酒、辛辣、肥腻。
24.柏煎汤
侧柏叶20克,车前子30克。
本方适用于各种慢性咳嗽,痰白或咯痰不爽。
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寒咳加当归、熟地各30克;热咳加*芩、知母各15克,干咳加杏仁10克,枇杷叶15克;咽痒加乌梅15克,僵蚕6克;咽痛加玄参15克,人参叶6克。儿童用量酌减。
25.调脾通结汤
白术、苍术各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
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用慢火煎煮1小时左右,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睡前1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各种便秘(虚秘)。如习常性便秘,全身虚弱致排便动力减弱引起的便秘等。
26.*芩知母汤
*芩、知母各12克,陈皮、半夏各10克,茯苓、杏仁、桔梗各12克,甘草6克。
?水将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本方适用于痰热犯肺及肺热壅盛所致的咳嗽,气喘,咯稠痰,口干以及喉痹。用
27.养血降压汤
生牡蛎、珍珠母各30克,白芍24克,桑葚30克,菊花12克,刺蒺藜15克,地骨皮20克,木防己、*芩各12克。
将生牡蛎、珍珠母先煎30分钟,再与预先浸泡30分钟的余药同煎20分钟,每剂煎3次。每日1剂,将3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早、中、晚饭后3次分服。
本方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症见头昏,头痛,心悸,目昏,耳鸣,夜尿频数,失眠等。
28.二参汤
党参、丹参各20克。
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20~30分钟,每剂煎2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
本方适用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症见胸痛,胸闷,心悸,心慌,舌有斑点或瘀斑,脉细或涩等。
29..益寿膏
党参30克,丹参克,当归、赤芍、白芍、枸杞子、制首乌、制*精、巴戟天、杜仲、山药各60克,砂仁、*连、广木香、川续断、黑芝麻各30克,*芪、核桃肉各60克,三七粉(后下)、龟板胶(后下)、鹿角胶各30克(后下),鱼秋串、白茅根、枣仁、山茱萸各60克。
除三七粉、龟板胶、鹿角胶外,余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40分钟,煎2次,去渣合液,再煎浓缩,加蜂蜜克收膏,趁热时加三七粉、龟板胶、鹿角胶拌匀即成。每服1汤勺,每日早、中、晚服3次。
本方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神经衰弱,属老年脾肾两亏,气血双虚,见头晕眼花,耳鸣心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结者。
30.左归天门冬汤
北沙参30克,麦门冬15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粳米、熟地*、枣皮、怀山药、茯苓、枸杞子、生麦芽各15克,*连6克。
益气养阴,滋肾健脾。
气短懒言、自汗、气虚明显者,党参易北沙参,加*芪15克;眩晕者,加天麻9克,白芍20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口舌生疮者,加蒲公英、野菊花各15克;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30克,酒大*3克。
31.宣肺清热化痰汤
炙麻*6克,杏仁12克,生石膏25克,金银花15克,连翘、牛蒡子、前胡、桑皮、桔梗、麦冬、川贝各12克,鲜芦根30克,甘草6克。
用水将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及肺气肿、肺心病之发作期,咳嗽吐白*痰或喘息不能卧者。
32.利胆解郁汤
[处方]柴胡15g,茵陈50g,马齿苋15g,延胡索15g,银花15g,川楝子15g。
[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功效]疏肝理气,利胆解郁。
[主治]适用于慢性胆胀病。症见胆区疼痛,并向右肩背放射,纳呆口苦,胁痛腹胀,舌质红、苔薄*,脉弦滑而数者。
[加减]偏少阳证加*芩15g、胆草15g、清半夏10g,水煎服,并同服紫金锭;偏湿热加木通15g、滑石75g、郁金30g、青皮15g,水煎服,并送服紫金锭一锭;见胆郁证者,减银花加砂仁壳10g、香橼15g,水煎服。
33.益肾温化汤
虎杖15克,海金砂20克,(包煎)、牛膝25克,荔枝核、盐茴香、肉桂、威灵仙各15克,蒲公英50克,扁蓄、瞿麦各15克,仙茅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温肾化气、渗湿解毒。
慢性淋证(尿路感染),证见淋证日久、小便频急、小腹坠胀、腰酸乏力、尿有余沥,颜面青*而暗、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或少,脉多沉弦无力或沉虚。
尿血者,重用牛膝;尿痛者,加雷丸、甘草稍;尿浊湿甚者,加土茯苓、泽泻;病本消渴者,重用螺丝、熟地、山药;症状消失,而尿化验仍异常者,当久服延龄长春丹以巩固疗效。
任继学《中国中医药报》
34.消荨汤
[处方]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芷10克白藓皮10克,栀子10克地骨皮10克苦参10克竹叶10克大*2~3克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毫升为宜,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疹。
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疹色瘀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本方大*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证加减。如便秘,身热,口喝,脉数,大*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藉以清理湿热。本方加减对过敏性紫癜同样有效。[按语]荨麻疹系现代医学名称,中医学称瘾疹、风疹块。多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本病特点是以皮肤作痒为主要症状;在病因上与风、湿、热有关;在病变脏腑上与太阴脾、肺及阳明胃、大肠有关;在治疗时以祛风解毒为主;并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通畅,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35.益肾温化汤
虎杖15克,海金砂20克,(包煎)、牛膝25克,荔枝核、盐茴香、肉桂、威灵仙各15克,蒲公英50克,扁蓄、瞿麦各15克,仙茅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温肾化气、渗湿解毒。
慢性淋证(尿路感染),证见淋证日久、小便频急、小腹坠胀、腰酸乏力、尿有余沥,颜面青*而暗、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或少,脉多沉弦无力或沉虚。
尿血者,重用牛膝;尿痛者,加雷丸、甘草稍;尿浊湿甚者,加土茯苓、泽泻;病本消渴者,重用螺丝、熟地、山药;症状消失,而尿化验仍异常者,当久服延龄长春丹以巩固疗效。
任继学《中国中医药报》
36.犀地清络饮
犀牛角10g牡丹皮3g连翘10g生地3g赤芍3g桃仁2g生茅根3g菖蒲2g大青叶10g蜂房3g紫荆皮3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清热解毒,通络镇心。
心悸心烦,时有低热,心神不宁,脉细数,舌暗红,苔*。
37.治癫宝丹
白花蛇头3具,玳瑁20克,郁金25克,天麻15克,天竺*20克,沉香10克,胆南星15克,白芍5克,清半夏10克,全蝎10克,蜈蚣5条,僵蚕15克,牛*1.5克,麝香0.3克,琥珀5克,西红花5克,动物脑(猪或羊)1具
共为细末,每服5克,2次/日
痫病
38.抑亢丸
羚羊角2克(先煎,或研末冲服),生地、白芍、*药子各15克,天竹*20克,白蒺藜25克,沉香15克,香附10克,紫贝齿25克(先煎)、莲子芯15克,珍珠母50克(先煎)。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或制成蜜丸(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次,每次服1丸。
平肝清热,消瘿散结。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见心悸、汗出、心烦、消瘦、易怒、瘿瘤肿大、两眼突出,舌质红、苔*干、脉弦数。
任继学《名医秘方汇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