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友情流年把时光荡漾,美好永伴心间2 [复制链接]

1#

——栖霞纪行

本号从来都是只谈学术,不及其他,今天破个例,推送“不老的*垒情缘”。

此*垒,乃文登乳山的界河——*垒河,河东是文登,河西是乳山。今天说的就是从河东的文登小观镇走出来的一众同学的“*垒缘·不老情”。

下面这张照片除了站在后排的柳少逸老师外,站在前排的这六位就是今天的主角,在*垒河边长大的同学。站在最中间的小个子同学蔡智渊据说还是班长,大家对他的评价是文才很高。

王忠秋(左一)/杨建国(左二)/蔡惠岐(左三)/蔡智渊(中)/柳少逸(右三)/焦新华(右二)/蔡锡英(右一)

下面这张照片基本就算居家合影了,除了后排中间最高个的杨建国,他夫人有事没来,柳老师临时有事情没出镜,其余四个同学家属就都到齐了。因为是同学,大家约定保持本真都不称呼职务,还是直呼其名,小编我也就顺其称呼了。

家属的名字我记不准,就不注名了。

他们中最小的65周岁,还有66、67、68周岁的。柳老师最年长,77周岁。

蔡锡英老师力邀,同学有约,每年到莱阳居家聚一聚。因此,有幸每年接待他们,为“*垒缘·不老情”做一些事情。这样的聚会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我也跟进了很多年,之所以今年的聚会要说一说,就是因为今年这众年近古稀的同学居然集体登上了雄壮的栖霞天崮山,居然还登顶了!登顶了!登顶了!

这是出发前女士们的合影。英姿勃发,是不是不像近七十岁的人啊?!

这是男士们登山出发前的合影!看这气势,是不是也成竹在胸啊?!

今天的目标是登上天崮山!

天崮山又名崮山,位于栖霞市西北端苏家店镇境内,北临龙口,东接蓬莱,西眺招远,四市交界,地势优越。天崮山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奇峰异石林立,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美妙绝伦,灵秀之极,俨然一幅自然山水秀美画卷,自古就有"南崮北崮,隔天一步"之说。崮山由南崮、北崮、香炉顶三条山脉形成,看山山青,观水水秀,硕果累累,五谷飘香,是一处果茂粮丰的"世外桃源"。这里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历代兵家瞩目的战略要地。中外著名学者也亲切称其为"江北小*山,世外桃花源"。

天崮山山势险峻、奇峰凸立,异石遍地,悬崖峭壁好似刀削斧劈一般,此番景象只见于江南名山大川,江北少有,齐鲁罕见。

景区内有许多有历史典故和人文遗迹,其中"插旗顶"、"运粮道"、"香炉顶"、"点将台"等景点地名形象生动的演绎出千百年前唐王东征的传奇故事。山下的前寨村和后寨村曾是唐王东征的驻军营寨,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乡风古朴,民情坦诚,胶东民俗风情保存完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是著名的艾崮山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兵工厂、中心区政府、渤海银行、造币厂、《大众日报》社都分布于天崮山一带的村落里,至今多处遗址尚在,甚至房屋保存完好。

栖霞也是柳少逸老师的出生地,年过古稀,对老家栖霞的那份桑梓情怀怡然,“栖霞的山美,栖霞的水甜,栖霞的人好,走遍天下,不如老家栖霞”是柳老师的口头禅。这次邀请友人游栖霞,柳老师自然成了导游。柳老师酷爱中草药的普查研究,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山山水水,崮山他于20年前就来过,还专门与鲁东大学王树春教授一起登崮山考察碑刻遗存。一进入山门,等上台阶,其热情可见一斑!

蔡老师的兴致更高,忙着给大家拍照留念!

蔡老师每周一三五门诊,二四六照顾老母亲,周日写写学术总结,含饴弄孙,多年不见她放下工作,走出家门放松自己,每次陪柳老师外出考察,我们都是力邀蔡老师一起出去走走,一直没能成行。这次为了陪老同学,圆“*垒缘”之约,居然开启了登山之旅,这令我们很惊异,蔡老师的这一举动也感染了柳老师。抓拍合影成功!

柳老师旅游不忘本行,首先发现了鬼箭羽!

继而又发现了哈哈笑!

意外的收获引得大家驻足。

走过三生石。

每上一层台阶,大家的情绪就越发高涨!

走过木栈道!

回望!

停下脚步留个影,崮山我来过,那年我66、67、68岁!

虽然气喘吁吁,来的还有我!那年我也67岁!

还有我们!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67岁那一年,老两口一起爬崮山!还有同学们见证!

幸福,就是老两口一样的笑容,一起笑出声!

这表情,怎么有点像初恋?

这几位,这是在偷看人家“初恋”?

老杨似乎在说,“有点小遗憾,就我一个单身汉”!

嗨!

近顶了!

平台上歇歇脚!

继续向山顶进发!

天崮将军观景台上一聚

嗨!我们成功了!

公元年李渊取得隋朝政权,年李渊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唐朝建立后便着手统一中国,东征西战。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被封为英王,立为太子,辅佐父亲梳理朝政;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经常率兵出征打仗;三子玄霸早亡;四子李元吉被封为齐王。隋炀帝死后隋朝虽亡,但其残余势力仍然打着复隋反唐的旗号对抗唐军,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公元年后,为了巩固政权,统一中国,便开始东征。秦王李世民奉唐高祖李渊之命率领东征大军到达山东东莱(今山东莱州)后,将军尉迟敬德建议先预测占卜,预防意外,于是李世民、尉迟敬德于八月十五中秋节到*县月主祠烧香拜佛、占卜,结果是"出征欲获胜,高山去安营,四十八丈崮,有水方屯兵"。为此,尉迟敬德便带领先遣军,选择了崮山作为东征的大本营,并由李世民下令安下前后两个营寨,后人把这两处营寨称为前寨、后寨。至今坐落在崮山脚下的前寨、后寨两个村子就是因此得名的,寨子里的村民也是东征大军的后裔。因此"唐二主东征"的传说,就上辈传下辈、一代传一代,直至今日仍在民间流传。

吃过午饭,大家意犹未尽,决定造访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座落于栖霞市区,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拥有房产五千五百多间,土地六万亩,册岚十二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牟氏庄园规模恢宏,文化浓厚,以其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冠绝于世。庄园的建筑古朴壮观,内涵深沉,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堂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庄园建筑工艺独特,雕刻砌凿,工艺细腻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绝伦,具有“三雕”、“六怪”、“九绝”之艺术特色,被誉为“传统建筑之瑰宝。”庄园的农耕文化独具特色,“学而优则仕”是绝大多数读书人所选择的道路,而牟氏族人却选择了归隐田园,置地农耕。庄园正门上的“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正是牟氏族人看淡功名、追求宁静、积攒家业的精神写照。

班长蔡智渊夫妇王忠秋夫妇

焦新华夫妇

蔡惠岐夫妇在导游引导下,大家踏福踩钱长寿。这座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烟台栖霞市,是当年牟墨林及其后裔营建的一套庄园。牟氏庄园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一直到民国24年,基本建成。庄园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拥有房屋多间。整个装置为三组六院,各组又有一至三院不等,均为四合院结构。房舍多为雕梁画栋,井然有序而又气势恢宏,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庄园设计,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庄园。

牟氏庄园里有许多独特而精美的建筑,并被人们总结为“三雕”、“六怪”、“九绝”。这其中,最漂亮的,当属那面色彩斑斓的“虎皮墙”。虎皮墙位于牟家学堂的对面。一整面墙都是用天然的彩色石块砌成的。但是,虎皮墙独一无二的地方,不仅仅是这些石块五颜六色,而是当年的设计和建造者,还故意将这些彩色的石块打磨,用写实或写意的手法,拼砌成各种有趣的图案。漫步在虎皮墙边,在你不经意的地方,你随时有可能看到花卉,看到胆瓶,或是小鱼、葫芦、乌龟,等等图案。乐趣无穷,耐人寻味。

牟氏庄园的营建中,发明并使用了一个特殊的质量检查方式。为了保证建筑质量,牟家在房屋建造之初,都会在和工匠谈好工钱的前提下,额外给工匠一批丰厚的赏钱,就是奖金。可是,奖金也好,工钱也罢,都是房屋建好,检查完质量后才付的。那么,付多少呢?牟家就使出自己的绝招了。以石墙为例,检查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相邻两块石头之间的缝隙。怎么检查呢?也不用钱,就用本应该付给工匠们工钱和奖金的铜钱。如果有缝隙,就用铜钱塞,能塞多少就塞多少,然后,剩下来的,才是工匠们能拿到手的工钱和奖金。前几年去游览时,的确在墙缝里见过作为垫板用的铜钱,这次因为时间安排比较紧,就没有去留意。

下午三时四十分,游览完牟氏庄园,大家游兴不减,柳老师建议去太虚宫看看。

太虚宫位于栖霞城北郊,始建于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一代宗师丘处机的传道之所。因太虚宫所在地名滨都里,当地俗称"滨都宫"。金章宗皇帝御赐宫名为"太虚宫"。

新修大虚宫西邻烟青国道高速公路,东接被称为"胶东天池"的庵里水库,北依公山,南连市区。"太虚宫"作为有影响的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道教建筑规模之宏大,道教设施之全在全国都是空前的。

太虚宫的建筑很有特色,进入景区后,第一道门高大宏伟,是由汉字“道”的结构造型的。

大门两边有一副楹联,上联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联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家围绕着这幅对联讨论了好一阵功夫,先是认不全字,后又对“法”“道”异体字存疑,最后还是柳老师为大家释疑。

柳老师对道教和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研究,有多篇关于道教研究、道教与中医学研究的学术文章公开发表,或参加国际会议交流。他说,这幅楹联用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源于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老子所说的"一、二、三"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主要讲述了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只是用来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呢?首先要知道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要遵从“大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就清晰形象地讲明了“天、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自然”,并非我们平时说的“大自然”,这个“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自然”即“道”。这句话译成白话可以是:人在大地上生存,遵守大地万物生长作息的规则;大地承天,万物的生长繁衍和迁徙是依据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进行的;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而宇宙间的“大道”,则是世间万物本来的样子。

听了柳老师的解释,大家直呼受教。门上一横批“万古长春”,当游完太虚宫从正门出来,正门前的影壁上又出现了这四个字。对反复出现的这个成语,蔡老师很高兴,想必是一群68岁左右的人,在一位78岁人的带领下,尚爬高山,游庄园,研道学,大有万古长春之精气神而感怀吧!

太虚宫,道家清修之地,不便留影。

宫内侧柏硕果累累。

结束一天的行程,大家在长春湖边合个影。

次日,大家要返程了,临别前再合个影,预约明年梨花盛开的季节再相聚!

依依惜别中......

作为东道主,目送大家走远!

期待并祝愿每一个人精气神万古长春!

“*垒缘”万古长春!

“不老的同学情”万古长春!

你在、我在、阳光在,/p>

心在、念在、温馨在;

愿岁月无恙,

愿流年安暖,

让美好永伴心间!

盛邀之下,

来至梨园之乡,

赏旖旎风光,

嗅一抺芬芳

清浅流年一起把时光荡漾!

——蔡智渊

年11月14日于莱阳

复健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