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音眷属千手观音之二十八部众详细解释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抑制么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386.html

28部众简介

28部众

观音二十八部众,是千手观音在弘法上的二十八部眷属,是拥护观音法门修持者的良善鬼神众。

善无畏尊者翻译的《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以八大菩萨为眷属,其下为二十八部众,各有本形及真言。“如是善神异口同音。各各誓言显说释名密语神咒。领诸眷属。左右前後围绕守护。受持娑婆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咒者。可诵善神咒。”

在伽梵达摩所译《千手陀罗尼经》里也提到二十八部众,是菩萨的常随护法。这28部众其实严格算是81部众,包天包地包山包海,常随拥护持颂大悲神咒者。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经文

若能如法诵持。于诸众生。起慈悲心者。我时当敕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如护眼睛。如护己命。说偈敕曰。

我遣密迹金刚士。乌刍君荼鸯俱尸。八部力士赏迦罗。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摩醯那罗延。金毗罗陀迦毗罗。

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婆馺娑楼罗。

满善车钵真陀罗。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萨遮摩和罗。鸠阑单吒半衹罗。

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毕婆伽罗王。

应德毗多萨和罗。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梵摩三钵罗。五部净居炎摩罗。

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释王三十三。

大辩功德婆怛那。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提头赖吒王。神母女等大力众。

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毗楼勒叉王。

毗楼博叉毗沙门。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众。

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摩尼跋陀罗。

散支大将弗罗婆。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难陀跋难陀。婆伽罗龙伊钵罗。

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修罗乾闼婆。

迦楼紧那摩睺罗。常当拥护受持者。我遣水火雷电神。鸠槃荼王毗舍阇。

常当拥护受持者。

是诸善神。及神龙王。神母女等。各有五百眷属。大力夜叉。常随拥护诵持大悲神咒者。

其人若在空山旷野。独宿孤眠。是诸善神。番代宿卫。辟除灾障。若在深山。迷失道路。诵此咒故。善神龙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若在山林旷野。乏少水火。龙王护故。化出水火。

(图为京都三十三间堂,莲花王院本堂,建于年,供奉有尊千手观音像,以及二十八部众造像.)

各尊部众

明咒神部

1密跡金剛士

佛陀的“御前一品带刀侍卫”,正名为“执金刚神”,俗称“仁王力士”。他赤红色,具三眼,右持金刚杵,左手拳安腰,或者一对铁拳天下无敌。

执金刚神本只有一尊,但後来变成寺院门神後,为了左右对称,所以变成了二尊-“密迹金刚丶那罗延力士”。

神咒使者部

2乌刍君荼鸯俱尸及八部力士赏迦罗

乌刍君荼央俱尸-印度的偈语大多是7字一句,这里代表了三位明王。乌刍君荼鸯俱尸就是合三为一,其造型为左手持一股金刚杵,右手拳安腰。

乌刍=乌枢沙摩明王,即秽迹金刚;在敦煌密教壁画题材中,随着变相图,常出现於观音左右两侧下方,并脚踏着「欢喜天」夫妻档,代表降伏魔障!

君荼=又作军荼,译为火炉,即护摩坛,也是军荼利(甘露瓶)的略称,因此君荼这里指军荼利明王。

央俱尸=马头明王,是观音渡化畜生道的化身。央俱尸也是武器名,译为曲钩,这里指钩召神,或称钩召使者。

八部力士赏迦罗

赏迦罗,即商羯罗金刚,又译为金刚锁丶骨锁天,乃大自在天的别名。总举金刚使者也。八金刚使则八大明王使也。绿色,右手持慧剑,左手三股印。

大力天部

3摩醯那罗延

摩醯,也作魔醯,译为大,也是摩醯首罗即大自在天的简称。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八为大自在天应。黑赤红色具三眼瞋怒相,以三股揭为天冠,金刚宝为璎珞,左手持杵,右手把宝盘,内赤外黑色。

那罗延,意译为坚固力士丶金刚力士丶钩锁力士丶人中力士丶人生本天。也是欲界中的天名,又称毗纽天,即是毗湿奴神。摩醯首罗论师以那罗延为大自在天一体三分(即梵天丶那罗延丶摩醯首罗)之一。後世将那罗延天其与密迹金刚共称为二王尊,俗称哼哈二将,安置於寺门两侧。

旷野鬼神部

4金毗罗陀迦毗罗

金毗罗陀=金毗罗,这位是夜叉族的神将,金毗罗在《金光明经》中称为「旷野金毗罗」《佛说灌顶经》则称祂为「威如王」

这位夜叉神的地盘在坟场与山林,看到不小心闯入祂地盘的人就收个保护费,没错祂是吃人的!但後来被佛教化後,就改吃素了。

药师经的十二药叉神将之一金毗罗大将或称宫毗罗大将。白红色,左手把宝弓,右手把宝箭。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二十六为药叉应。

迦毗罗,也是夜叉族的神将.《百论疏》:「此云*头仙,亦云金头。」所以在三十三间堂称祂为?金大王?。

水神部

5婆馺婆楼那

婆馺是"鱼",婆楼那则为"水天"。

婆楼那龙王正好是鱼龙王,因此"婆馺婆楼那"除了代表佛教中的"水天"外,亦具有龙王的身分。水天的造型多呈龙王的象徵:「多头蛇背光」,座骑则为印度传说中的巨鱼「摩羯鱼」。护世八方天中的西方守护神。白红色,左手索,右手安腰。

善神部

6满善车钵真陀罗

左手金刚轮,右手拳印,红色。《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丶《叶衣观自在菩萨经》等均提到二十八药叉大将,其中东方四药叉之第三药叉名布啰拏迦,译为满善。

《佛说灌顶经》有神名车钵罗婆,字忍德脱。祂是专职「除不吉祥。鸟鸣丶恶梦丶野兽变怪」的7神王之一。

在三十三间堂,塑佛师则将「满善车钵真陀罗」,认为是「满善车王」或「满仙人」,但其实他们是三位神呐!

真陀罗也翻为紧那罗,但真陀罗在这里指药师十二神将之第十位真达罗。紧那罗见下面二十五条。

神将部

7萨遮摩和罗

《佛说灌顶经》有神王女萨遮摩,大神将军摩和罗。

左手把宝幢,上有凤鸟,右手施愿印。

萨遮摩是在《佛说灌顶经》中是能保佑佛弟子“遇难得福丶万事吉祥”的33位大神将军之一。在这些大将中有三位花木兰,名字便为「萨遮摩丶毗蓝婆丶持璎珞」。

萨遮摩长怎样,经典没说,我们也不知道。但毗蓝婆到是常出现呦!在唐代的城门上都会放置一尊兜拔毗沙门天,而这位毗蓝婆就负责从地上扛住天王双脚,真不愧为女汉子。

摩和罗也是33大神将军的一位,与「萨遮摩」是同事,所以也归类到?神将部?,但在三十三间堂却将两人搞混,「摩和罗」变性成为「摩和罗女」。

斗战神部

8鸠兰单咤半祇罗

《佛说灌顶经》有神名鸠罗檀提,字战无敌。左手金刚铎,右手金刚拳,白红色。

鸠兰单托在《佛说灌顶经》为「战无敌」,《金光明经》则称他为?常战胜?。是四天王28大将之一,同事中比较出名的有-北天「散脂大将」与南天「韦天将军」,韦天将军与韦驮将军并不是同一位。

半祇罗又名「般遮罗」,般遮是「5」,罗是「绑丶执」,代表祂发型是五根冲天辫。半祇罗又名「密严」,是8大夜叉之一,与毗沙门天王亲近。天王出巡时,这八位弟兄总齐集在祂「毗」字军旗麾下,一起降妖伏魔,巡行天下,例如敦煌乃至於中亚流行的「行道天王图」中,便有着「祛邪招吉」的含义。

(行道天王图)

山神部

9毕婆伽罗王

婆伽罗即猕猴王,左手把刀,右手安腰。

婆伽罗亦云「摩迦罗」是「猕猴」的意思.《金光明经》中的护法鬼神众也有个「猕猴王」。在此仪轨法中将「毕婆伽罗」归类於「山神」。

流行(瘟疫)神部

10应德毗多萨和罗

《佛说灌顶经》有神名弥栗头娑和逻,主百怪。左手持弓,右手三叉杵箭,色*黑。

应德毗多又称为「白鬼」。应德古云离爱着天,又名起尸鬼.起尸鬼是印度传说中的Vetala,是种附在尸体上,藉尸活动的鬼,又作韦陀罗鬼丶迷怛罗鬼丶鞞陀路婆鬼。

萨和罗,名善至,主百怪,管理一切奇異非常理之事的鬼神

梵天部

11梵摩三钵罗

梵摩是?净?丶三钵罗是?应?,其实都是大梵天王的别名,因此梵摩三钵罗便代表由大梵天王带领的梵天众。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五为梵王应。色红白,左手持宝瓶,右手三股杵。

那含天部

12五部净居炎摩罗

色紫白,左手持炎摩幢,右手女竿。

五净居即五那含,净居位于上天

炎摩罗,即阎罗王,则处下地。

于善极果时,净居天示礼法;

于恶极果时,炎摩罗示治法。

从部名可以看出,这是位居色界最高级「四禅天」中的天人,由於「四禅天」又分五重天,所以合称「五部净居天」。这里远离一切欲望,所以只有圣人可以居住。

「炎摩罗」为「焰摩天」,是掌管冥府地域的神祉

因此释义中将「净居」与「焰摩天」视为一体两面之神,如果天下人善行多,则现净居天以礼待之。如果天下人恶行多,则现焰摩天以法治之。

帝释天部

13释王三十三

释王,即天帝释,姓释迦,又称帝释天,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六为帝释应。色白红,左手安腰,右手持金刚杵。

天女部

14大辨功德娑怛那

帝释天王主之女子大德天女,多闻天之大妃也。又称大辩功德天、大辩才天、大辩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左手把如意珠,紫绀色,右手金刚剑。

此天女部其实有三人:辩才天丶功德天丶娑怛那译为「隐形」=摩利支天。

(功德天)

辩才和功德天是两尊,但是古人经典不加标点,所以读作辩才功德天,但後人不察,乃至於官方专书与佛学辞典均认为「辩才天」的别名是「大辨功德天」。

(大辩功德天)

乾闼婆部

15提头赖咤王

又译为持梨哆阿啰哆、提多罗吒,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持国天王,又称东方天。赤红色又青白色,左手执如意宝王,右手刀。住于须弥山东面半腹耸出之由乾陀山,率领乐神乾闼婆及毗舍阇,守护东方。

神母部

16神母女等大力众

神母女即鬼子母。鬼子母为五百鬼子之母,常啖食王舍城中幼儿,人皆恶之而求佛。佛乃将鬼子母一幼子藏于钵中。鬼子母不见其幼子,悲恸万分。佛说,你仅失五百子中之一小儿,犹忧伤若是,而你食他人之子,其父母之苦如何?鬼子母闻后皈佛,成为护法。大力众则为她那五百个夜叉儿子。

薜荔他(饿鬼)部

17毘楼勒叉王

又译为毗楼勒天、毗楼勒迦天、毗楼勒叉天,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增长天王,又称南方天。色赤,左手执杵,右手把剑。住于须弥山之南面半腹之善见城中,常时观察阎浮提之众生,率领鸠槃荼、薜荔多等鬼神,守护南方。

护世天部

18毘楼博叉王

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广目天王,又称西方天。色白,左手执杵,右手把金索青色。住于须弥山西面半腹,常以净天眼观察阎浮提之众生,王率领无量天龙及富单那诸神,守护西方。

19毘沙门天王

又译为毗舍罗门、鞞沙门、毗沙门,即天王殿中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色绀青,左手持宝塔,右手杵。住于须弥山第四层之北面,是阎浮提北方的守护神,率领夜叉、罗刹等二神众兼守其余三州。

鸟主部

20金色孔雀王

金色孔雀王,身色*金,左手执宝幢,上有孔雀鸟,细妙色,说无量妙言。

大仙部

21二十八部大仙众

按仪轨的解释,指伊舍那神为上首的二十八天神。其形象为,身色黑赤白,左手执杵,右手取朱盘器,金刚宝为璎珞。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即前面已经提到的大自在天。《孔雀王咒经》有“摩醯首罗二十八部诸大龙王”这样的提法。在八方天、十二天、十六天里面,伊舍那天主东北方。也有将二十八部大仙众理解为二十八宿星。

三十三间堂却以?婆薮仙?为代表,这是为何呢??婆薮仙?,也就是是阿私仙人,祂是印度神话中「七圣仙」之一,《梨俱吠陀》第七卷的持有者。而这七仙人又代表了北斗七星。而?婆薮仙」与妹妹?吉祥天?常出现在密教观音系列的变相图中,传说是因为观音曾向祂请法,但?婆薮仙」吝法不教,等到观音成就後,就现千手千眼相降伏?婆薮仙」

大药叉部

21摩尼跋陀罗

北方毗沙门八兄弟——八大夜叉之首。色白红,左手执宝幢,上有如意玉,右手施愿印。

方伯药叉部

22散脂大将弗罗婆

方伯代表「四方」,也就是《重编诸天传》中的28部众最高级的4位,「东方乐欲大将」丶「南方檀帝大将」丶「西方善现大将」丶「北方散脂大将」。合称为「匡野四将」。

散脂大将,八大夜叉之一。北方毗沙门天八兄弟之三,身色赤红,左手执金刚,右手安腰。观音三十二应身中第九为天大将军

弗罗婆亦名「满贤丶满愿」。八大夜叉之一,《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认为这八兄弟中,满贤负责北方财位。

在曼荼罗中的形象则双手持弓,「行道天王图」中,天王身後8随从,向着天上的邪鬼张弓射箭的那位,可能便是满贤大将

蛇龙王部

23难陀跋难陀

难陀丶跋难陀即是双龙王,同为密教祈雨的对象。在悉达多太子降生之时,两龙王曾吐清净水灌太子身。

哥哥难陀意译为欢喜龙王,能顺应人心,以调御风雨,为大龙,身色赤色,左手执赤索,右手剑;

跋难陀为小龙,黑青色,左手青索,右手刀;头各有五龙。

海龙王部

24娑伽罗龙伊钵罗

同为八大龙王之一,两位都主司降雨,所以统称「海龙王部」。

婆伽罗龙即是专生女儿的「沙竭罗」。色赤白,左手执赤龙,右手刀。娑伽罗龙王意译为海龙王,爲雨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所祭拜的龙王的原型。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登场的八岁龙女是娑伽罗的第三王女「善女龙王」,在经中当即示现成佛。

伊钵罗又称「香叶龙」,意译为青莲华龙王丶青莲龙王。居住在青莲花池。色青白,左手白龙。这位龙王的实际地址在《大唐西域记》中已被玄奘描述过了。在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时,可以看到龙王居住的大湖。

非天众部

25修罗乾闼婆

修罗,所谓大身修罗也,身赤红色,左手持日轮,右手月轮;

乾闼婆,左手执歌琴,右手舞印,身色白红;

非人众部

26迦楼紧那摩喉罗

迦楼罗王,金色两羽具,左手贝,右手执宝螺笛。

紧那罗摩睺罗伽,此两王形白色如罗剎女,有二眼乃至三四五眼,持诸药器等,具足二四六八臂,天冠天衣诸宝珠以为身严。

紧那罗在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形象,通常为半人半马,人面而长角。在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紧那罗则通常表现为半人半鸟。在佛教造像中,紧那罗身上还会带着乐器鼓.

摩睺罗伽佛教传说中的蟒蛇之神,也是音乐神,《维摩经略疏》称其为地龙(与那伽神龙相对),为无足腹行神,受世间神庙所供酒肉,是佛教神祇的天龙八部之一。

雷电神部

27水火雷电神

这不是代表水丶火丶雷丶电四位神。而是雷神「誐罗惹多」,电神「尾你庾」两位。

雷者天雷神,电者地电也,此余者水火以为身严。印度认为雷分阴阳,所以又称火雷神与水雷神,但其实水雷神便是电神。

祂们在「三十三间堂」中担任类似「门神」的角色,但此创举亦冲出「雷神丶风神」的高人气。

下地鬼神部

28鸠槃荼王毘舍阇

鸠槃荼王,意译为瓮形鬼、冬瓜鬼、厌魅鬼。隶属于增长天的二部鬼类之一,《圆觉经》称其为大力鬼王。长鼻瞋怒形,黑色,左手战大器,右手执索。

毘舍阇,即毗舍阇,啖精气,食人及五谷精气的恶鬼,大目瞋怒形,黑赤色,左手火玉。饿鬼中的高阶种族「食尸鬼」,女性则叫「毕舍质」。有一说祂们本体是鬼火。

合影

京都仁和寺观音堂

(重庆插画师如意果-千手观音和二十八部圣众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