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河南
本草之行
06.08~06.11
谨以此文,纪念本次取经河南之行。
缘起
这是一个关于寻访本草的故事,取经河南沁阳——一个孕育四大怀药、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壤、山峦、流水与人文的地方。因故城位于沁水之阳而得此名,其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的美誉。我们跟随郭老师来到了沁阳,在胡林老师带领下,揭开本次本草之旅的帷幕。
先来一张郭老师的专注美图
额,好了,老师该说八戒勿闹了,言归正传,我将由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展开本次本草之行镜头记录。
1、神农山之行
2、王屋山探寻
3、福利竞猜
4、镜头下的高人
5、高能多图
神农
神农山
传岐黄,泽被子民ShenNong神农
牛首人身的神农大神!
请收下我的膝盖!
一般来说,道家习惯称其为神农大帝,或五榖神农大帝,但我还是喜欢称其为神农大神,汉代《纬书》中称神农为人皇,奉为天神;其德行天下,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又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为琴五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这个后面会具体说,等会我们再提。
传说,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实际上神农是炎帝,但是炎帝不可以说是神农,因为炎帝代表的是氏族领袖的称号,尝百草的神农,与后世炎黄之争的炎帝实际并非同一人。
神农山山势陡峭,一岭九峰,犹如巨龙横亘山巅,被地质专家形象地誉为“龙脊长城”,药材丰富,随处可见。常有黄精、柴胡、鬼箭羽等等。行于山中,即采即食,实为山珍!
郭老师和神农山“龙脊”
郭老师和胡老师
神农山山顶全景
部分所采药物
黄精
又名鸡头参,《食疗本草》曰:饵黄精,能老不饥。其制法如熟地一般,有九蒸九曝。当地亦有黄精炒肉的桌上风味。
薤白
亦名苦蒜,千《金匮》中胸痹心痛短气篇之千古名方——栝楼薤白白酒汤中的薤白即是此药,后世有生用有陈用。
黄耆
耆者,长也,年高有德之称也,耆老历年久而性不燥,黄耆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耆,俗作黄芪,非矣!
壮士,来瞧瞧这株益母草
HuaiShanYao怀山药
山药,亦名薯蓣,甘温无毒,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山药最为地道,被称为怀山药或怀山。《本草蒙筌》载:山药,今人多用怀庆者,故当今各地药肆,多用河南怀庆栽培品,特称怀山药而出售之,乃远近知名之药材,药肆常备之品也。《本草原始》曰:山药……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仲景爷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有“薯蓣丸”一方,又名“大山药丸”,即以山药为主药的千古名方,既可祛风除湿,又能扶正补虚,此方补中寓散,补而不腻,对于虚劳夹风诸症有较好效果,主“风气百疾,虚劳诸不足”。
参观胡老师的山药种植基地
现今市面上山药品种繁多,以“铁棍”为名者如汗牛充栋,鉴别起来亦较困难,经过胡老师指导,整理如下,可大致鉴别:
喂,二胖我想吃山药吃山药?好几种山药的让我来告诉你肿么鉴别
问
怀山药与淮山药?
答
“怀”是指河南怀庆府,“淮“指江淮地区,包括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仅一淮河南北之分,生长果实大不一样,因此即便现在山药普遍种植,河南地区与江淮地区的山药仍然差异明显。江淮地区目前多耕作土壤,尤其长江中下游,带来不少泥沙淤土,实际上山药种植,土壤的不同导致品种差异非常大,怀庆府土壤大致分为胶土壤,沙土,两河土和垆土等。其中胶土壤长出来的山药质量最差,其次是沙土,然后是两河土,而江淮地区产出的山药药力则大大减弱。两者明显不一样。
问
铁棍山药鉴别要点?
答
外观:铁棍山药的粗细通常比较均匀,直径约如1元硬币大小,表皮颜色微深,根茎上具有特有的铁红色斑痕;若直径很粗,或表皮比较光滑,需考虑菜山药或其他品种。
重量:铁棍山药粉质充足,若如果单根重量不超过克,或者感觉太重就可能不是正宗的铁棍山药,太轻亦或不是铁棍山药。
手感:铁棍山药不同于菜山药,真正的铁棍山药用任意两根手指去捏是捏不碎的,而其他的山药则不敢保证,且铁棍山药断裂后断端规整,可以再黏合上。
蒸熟尝:正宗的铁棍山药,短时间内就可以蒸熟(一般5~10分钟即可),熟后口感比较干腻、甜香,入口觉得“面而甜”,并且伴随有淡淡的麻味,且表皮与肉质之间呈紫红色。
王屋王屋山探寻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WangWuShan王屋山《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今之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随老师一起登上王屋,却不知夸娥氏二子今在何方。诗仙李白有诗云:……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王屋主峰之巅有石坛,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或有仙气缭绕,颇有意趣。
或者在旁边记录郭老师的瞬间也是意趣~
嗯,这山桃果然苦涩
海拔虽高,仍见桑葚累累
老师所赠~把最好的给我了我们
王屋、太行二山,虽为二名,然则东西相连,绵延无边,一路走来,和神农山一样,遍地是宝,满山皆药。
所见所闻
苍术
味辛;苦;性温,古代苍、白不分,以茅山苍术为最佳,然野生茅苍术采挖几尽,实为遗憾。二胖特地看了此苍术断面,亦有“朱砂点”,颇有意趣。
柴胡
柴胡生山中,其苗嫩则可茹,故《别录》名芸蒿;《吴普》名山菜,又名茹草。其苗老则采而为柴,故根名柴胡。同期采摘的还有黄芩如下,八比三时正是大小柴胡汤之比例。
黄芩
苦,平,无毒,根圆实者,弘景名子芩,破者名宿芩,俗呼片芩。《修治》:黄芩,治上膈病,酒炒为宜;治下焦病,生用最妙。
土蜂蜜
又称野蜂蜂蜜,俗称土蜂糖,产量稀缺,山间乡人放养,又用土法熬制而成。妙不可言。
所谓蝉蜕
已判身世斜阳外,虚空又留尘影
幻相犹存,凡胎易换,寂寞枯僧禅定
二胖,二胖说好的福利呢?
福利竞猜啊?来了来了要先看看竞猜规则哦福利竞猜
从今日至“取经河南(下)”发布之前,参与竞猜以下图中的山间药膳,直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