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到了,老中医教你如何做最管用的香囊 [复制链接]

1#

端午节佩戴香囊,弘扬中华传统习俗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佩戴香囊的习俗。《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后来香囊成为端午节馈赠佳品,也成为相恋之人定情信物。纳兰性德有云:“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红楼梦》中有一回写道:黛玉误以为宝玉将她送的香囊送与了别人,使起性子来,连正绣的一个也要剪掉,一针一线都是情意,宝玉哪里舍得送人,却是恐人抢走了贴身戴着,可见情深意重。

什么是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香囊质地种类很多,古代香囊不仅有精美的丝制品,还有用金银等贵重金属精心打造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的系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百结谐音百吉,蕴含着美好的心愿。古人多在端午节时,将药物或其粗末装在特别的囊状布袋或調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等处,或装入贴身衣袋内,或挂在床帐或车辇以防治某些疾病。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佩戴香囊呢?

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时山西境内: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另外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佩戴香囊消灾防毒。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艾叶、白芷、荷叶、藿香、佩兰、丁香、薄荷、皂角、桔梗、苍术、白术、菖蒲、川芎、桔梗、桂枝、良姜、香附、乌药、鬼箭羽、百部等药物或粗末,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聚香凝神、避邪驱瘟老少皆宜。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中草药还可以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很好的作用。

香佩法防治疾病理论原理

釆用佩戴香囊辟疫的方法在中医中被称为“香佩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她可以“治未病”,即在疾病过程中要主动采取措施,防变于先,控制疾病的发生。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清代著名外治法大家在《理瀹骈文》指出:“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其中用药味,必得气味倶浓者方能得力”。而香药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俾行攻决,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与内治法只是给药的途径和给药的方法不同而已,治病的原理并无二致,内服药经口腔进入体内,通过脏腑经络布于周身,外治法“虽在外,无殊治在内也”。二者治病实有“殊途同归”之妙。

接下来,老中医教你如何自制香囊

传统香囊分三个部分:纸粽子(缠五彩线)、香囊(装香料)、穗子。当然把它们穿起来还要用到彩线和各色珠子。

端午节香包的做法很多,我们只把基本的步骤演示一下。

先来做纸粽子:

裁一个长纸条,从一头开始,折一个三角。

再折一道,边缘都要对齐,角也要保持尖尖的,叠得越规矩,做成的纸粽子才好看。

折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貌似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大约要折9次。

现在按照折印,把长条纸叠成立体的粽子形。

前面叠得规矩,现在就会很好容易,尽量让各个角都尖尖的。

最后剪一个三角形的边,塞进去,就完成了。

这就是纸粽子。下面开始缠线。

线头塞在纸缝里,轻轻地缠绕,别把线头拉出来。

线经过每个尖角时绕度,最终线会回到起始点。

剩下的工作就是耐心加耐心,一遍一遍地重复绕线,让每根线都紧密排布,一根挨着一根。

线的交叉点自然形成好看的几何图案。

可以一路缠下去,缠成单色的,如果想做彩色粽子,现在该换线了。

原来的线头塞进纸缝里,新的线头也塞进去。

开始缠,依然按照原有的顺序。线的末尾可以像这样,用针塞进去。

不断换线,最终做成一个好看的彩色纸粽子。

颜色可以任意配。各角会留出白边,这个问题可以用彩色卡纸解决,不过露着也没什么不好。

过去我们看这个纸粽子线缠的好不好,主要是看谁露白露得少

接下来,我们来看做香囊的步骤

材料用绸子头、布头都行,剪下一块长方形。

对折起来,成为方形,将两边缝上。注意要把正面放在里头。

翻过来,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布口袋了。

往里面塞入中草药或其粗末(我们整理了古代诸多的辟疫香囊的经典药物,常用的有艾叶、白芷、荷叶、藿香、佩兰、丁香、薄荷、皂角、桔梗、苍术、白术、菖蒲、川芎、桔梗、桂枝、良姜、香附、乌药、鬼箭羽、百部等,它们能起到芳香避秽、祛湿化浊、理气杀虫等的作用)。

看到没,对折捏上,让顶边和底边成九十度,就是一个三角小香囊了。

用彩线缝上,这缝线也是装饰,用好看的线。

再接下来就是做穗子及穿串。

穗子比较好做,缠一股线就行,一头缠上,一头剪开。

在穗子的顶头奉上双股线,开始穿串了。

各种小珠子任意搭配,在纸粽子、香囊、穗子之间都要点缀一些珠子,才够好看。

一般来说,香囊在上,纸粽子在下,这样香囊里的香味可以闻到。切忌填化学香料,淡淡的中药最管用,不伤人。

特别鸣谢:小黑、小鹿、萍萍的倾情演示。

亲爱的朋友们,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请相信,如果缘分十足,你一定会被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