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那些消失百年重现人间的中国特有植物,
TUhjnbcbe - 2024/5/17 17:25:00

7月,白鲟。8月,儒艮。曾在这片土地上存在了亿万年的动物,就这样永远消失了,让人心生感慨。

相比动物,植物界的死亡大都是静悄悄的,好在有些告别还会重逢。近些年,国内时常有“消失”百年以上,本以为已经灭绝的植物重现人间。“好久不见”的它们,各有各的故事,《中国花卉报》记者采访了其中部分植物的发现者。

01

大花石蝴蝶

(Petrocosmeagrandiflora)

“消失”时长:年

最新发现地:云南蒙自

植物分类:苦苣苔科石蝴蝶属

盛花期的大花石蝴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蔡杰供图)

听名字可能误以为它是一种蝴蝶,实际上大花石蝴蝶是植株很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不仅是中国特有植物,而且它所在的石蝴蝶属也是我国特有属。之所以叫大花石蝴蝶,是因为其花朵比其他石蝴蝶属植物能大一倍左右。

大花石蝴蝶上一次出现,还是在年,英国植物学家汉考克在云南蒙自考察时发现了它,标本被采集之后存放于英国皇家植物园中,永久留存。

大花石蝴蝶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要生长在保存较好的石灰岩生境中,生长和开花都难得一见,淡雅的紫色花挂在岩壁上非常漂亮,园艺开发价值很高。

02

竹生羊奶子

(Elaeagnusbambusetorum)

“消失”时长:年

最新发现地:云南蒙自

植物分类:胡颓子科胡颓子属

竹生羊奶子的果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挺供图)

和大花石蝴蝶一样,竹生羊奶子是一个起了动物名的植物。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考团队在云南蒙自天坑发现了20多株竹生羊奶子。人类首次收集到野生竹生羊奶子标本在年,为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从云南蒙自到蛮耗的途中发现。后来,人们再也没有见过这一物种。

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很多人对羊奶子这类野果比较熟悉,不过“此君非彼君”,此次发现的竹生羊奶子为蒙自特有,其叶片背面有绒毛,果实特别大。但是有一点相同,它们的果实都可以作为水果食用,味道酸酸的。

竹生羊奶子为灌木,除了能食用的果实,开花也很有特色,常为12朵花簇生于枝上,密被流苏状或近星芒状的鳞片,银白色,微带锈色,花期3个月。

开花中的竹生羊奶子(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挺供图)

03

异叶苣苔

(Whytockiachiritiflora)

“消失”时长:年

最新发现地:云南蒙自

植物分类:苦苣苔科异叶苣苔属

异叶苣苔(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挺供图)

和大花石蝴蝶一样,异叶苣苔同为苦苣苔科植物和高颜值植物。年,爱尔兰人奥古斯丁·亨利在云南发现了异叶苣苔,自此它杳无音信。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云南富宁发现了它,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蒙自天坑当中又发现了它。

异叶苣苔也是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等地,生长在海拔至米山地密林中的石头上,或山谷中的阴湿处。

乍看上去,异叶苣苔就是一种普通植物,显著特点是对生叶“超级”不等大。异叶苣苔的花冠为白色或淡紫色,花朵喇叭形,在阴暗的环境中尤其亮眼。

异叶苣苔(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挺供图)

04

贝叶芒毛苣苔

(Aeschynanthusmonetaria)

“消失”时长:年

最新发现地:西藏墨脱

植物分类: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属

花期中的贝叶芒毛苣苔(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胡君供图)

年,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员联合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及广西植物研究所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种“消失”百年后再次被发现的植物物种——Aeschynanthusmonetaria。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助理研究员胡君在整理年藏东南考察标本时发现,一份奇特的芒毛苣苔标本无法与目前记录的种类对应。科研人员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后,发现其与多年前发表的Aeschynanthusmonetaria可以对应上。该物种仅有多年前采集的两份标本,标本采集地均属于我国西藏墨脱县。这一发现避免了长期以来我国对分布于墨脱的该物种没有数据记录无法进行评估的尴尬,也改写了之前世界上对该物种产地的错误界定。

胡君等人为其首次拟定中文名——贝叶芒毛苣苔。它属于小叶类型的附生亚灌木,筒状花,花冠长约4厘米,初开为黄色,后变为大红色,颜色鲜艳,叶子贝壳状,花叶观赏性均极高。

05

尖齿卫矛

(Euonymusaquifolium)

“消失”时长:年

最新发现地:四川贡嘎山

植物分类:卫矛科卫矛属

开花中的尖齿卫矛(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胡君供图)

尖齿卫矛不但是中国特有植物,还是四川特有植物。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四川西部采集到其果期标本,自那之后的多年里,即便科研人员多次寻找,也没寻到它的踪迹。

直至年8月,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考人员在四川贡嘎山地区发现尖齿卫矛鲜活种群,并首次描述和阐明了它的花部特征,而且根据花的形态及分子证据,支持将其归入卫矛属。

尖齿卫矛为常绿灌木,花朵和叶子颜值都很高。叶片暗绿色,革质有光亮,叶片边缘呈齿状并因此得名。首次“亮相”人间的花很有特色,紫红的花色很雅致,拇指般大小。它的花是5个花瓣,5个雄蕊,5个子房,果实也是5瓣。

尖齿卫矛手绘图(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胡君供图李聪颖绘图)

06

七子花

(Heptacodiummiconioides)

“消失”时长:年

最新发现地: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分类:忍冬科七子花属

在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七子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供图)

年,威尔逊在湖北兴山首次发现七子花,当时的模式标本现存于哈佛大学标本馆,此后模式标本产地再没有发现该物种。

今年8月初,湖北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发现一种开花洁白如玉的植物,后经专家确认,就是“消失”年之久的七子花。新发现的七子花呈群落分布,面积近千亩,植株最大胸径20厘米。

七子花为落叶小乔木,顶生圆锥花序具多轮头状聚伞花序,每轮具1对3花聚伞花序及顶生单花,共7朵花,故称七子花。洁白的花朵一簇簇点缀在枝头,非常壮观,观赏性很高。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将分布于浙江、安徽的七子花命名为浙江七子花,列为七子花的亚种。浙江七子花叶片长宽比例比较大,而七子花叶片扁圆;两者花的数量也不一样。

07

小勾儿茶

(Berchemiellawilsonii)

“消失”时长:96年

最新发现地: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分类:鼠李科小勾儿茶属

结果的小勾儿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明喜研究员供图)

小勾儿茶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目前只分布在湖北的十堰和宜昌地区,已被列入世界濒危植物名录。年,威尔逊在湖北兴山发现该物种。此后直至本世纪初,江明喜在宜昌发现1株小勾儿茶,后来陆续又有发现,但每个种群都数量极少。

小勾儿茶为落叶灌木,观赏性较高,树形优美,叶片青翠,花为淡绿色。尤其是果实,繁茂且色彩亮丽,挂果期青色、黄色、红色、紫色、黑色果实相互交错,晶莹欲滴。

好消息是,目前湖北的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苗圃,已经成功繁育了近百株小勾儿茶幼苗。

植物无法“移动”,也不能“言语”,相比动物存在感比较低,很多时候消失得无声无息。但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需要投入更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消失百年重现人间的中国特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