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河南省中药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TUhjnbcbe - 2020/12/11 16:01:00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度不断加大,前景广阔。但是,野生药用动植物分布状况、蕴藏量等调查研究工作尚比较薄弱,开展中药资源的普查,了解各个省(市、自治区)中药资源现状和特点,对于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省份之一,药用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道地大宗药材种类多且产量大,初步实现了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养殖生产,为开发中药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日化品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1°23′—36°22′、东经°21′—°39′之间,处于我国中东部的中纬度内陆地区,西部和南部都是连绵的丘陵山地,东部是广阔的平原,表现为自南向北由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两个过渡性特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终年受季风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内四季分明。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6~.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0~.7小时,全年无霜期~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我国天然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与淮河横贯中部,将河南自然的划分为气候、土壤、植被显著不同的两大区。北区为*土丘陵地带,成土母质多为洪积物,土壤为褐土、类*土或*土,或棕壤类棕*土;南区水资源较丰富,土壤多为*棕壤、*褐土、乌田泥及河湖冲积与沉积的*色粘土等种类。典型的地理与气候特征,使河南省中药资源呈现生物多样性明显、道地大宗药材种类多产量大的特点。

一、中药资源特色明显,药材生产历史悠久

据河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不完全统计,河南省中药资源余种,有蕴藏量的种类种,栽培品种99种。

“四大怀药”就是产于古时河南怀庆府所辖的博爱、武陟、孟县、沁阳等地的中药材,历史资料记载,宋代怀庆府就开始了中药地*的栽培。胡世林先生主编《中国道地药材》中把怀药的地域扩大到河南境内所产的有道地特性的药材,有地*、牛膝、山药、茜草、天花粉(瓜蒌)、天南星、白附子、菊花、辛夷、红花、金银花、千金子等13种药材。王强、徐国均先生主编的《道地??match??药材图典》(中南卷)又增加了全蝎、漏芦(禹州漏芦)、虎掌南星、鬼箭羽、禹余粮、旋复花、商陆、斑蝥、蒺藜等。??????

??图1山茱萸(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河南境内有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大别山桐柏山区、豫东平原等自然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中,根据地理、气候特点,野生药材的采收和药材的人工栽培都有悠久的历史。太行山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四季光、热、水时空差异明显,适合山区中药材的生长,例如党参、*芩、知母、柴胡、秦皮、冬凌草、山楂、连翘、土鳖虫等,目前冬凌草、山楂人工栽培产量较大。伏牛山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山区中草药的生长,盛产山茱萸、麦冬、杜仲、丹参、天麻、百合、桔梗、半夏、天南星、猪苓、*精、辛夷等,也是动物药材全蝎、蜈蚣、蜂蜜的主产区。大别山桐柏山区是淮河水系、汉江水系的发源地,气候湿润,温暖多雨,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合多种喜温喜湿的中草药生长,例如;猫爪草、商茯苓、半夏、百合、薄荷、芦根、蒲*、银杏等,近几年人工栽培夏枯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银杏叶等产量较大。豫东平原属*淮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光、热、水资源组合较好。平原土层深厚,有多条河流经过,地下水丰富,适合很多根类、全草类药材生长。豫东平原为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农民种植栽培经验丰富,东南部有亳州药材市场,西南部有禹州药材市场,根据药材市场的引导,是一些临床常用大宗药材的主产区,如:白芷、薄荷、白芍、牡丹皮、桔梗、板蓝根等。

二、资源优势明显,药材生产初具规模

河南省中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人口优势、区位和交通优势、历史文化优势、中药资源优势等。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人力资源大省;地处中原,交通发达,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养育了底蕴丰厚、极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医药文化,禹州药都、百泉药交会、四大怀药等文化遗产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财富。河南省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河南省中药材人工栽培的数量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全省18个省辖市所辖个县(市区)多数县市都有药材种植。山茱萸、山药、丹参、金银花、地*、冬凌草共6个中药材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获得原产地标志认定的中药材有方城裕丹参、西峡山茱萸、封丘金银花、唐半夏、息半夏、南召辛夷、禹白附、禹白芷、桐桔梗、卢氏连翘、“四大怀药”(地*、山药、菊花、牛膝)等27个品种。年中药农业产值多亿元。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较快,万亩以上规模的有温县、武陟的“四大”怀药生产基地,西峡、内乡山茱萸生产基地,封丘金银花生产基地,方城裕丹参生产基地,汝阳杜仲生产基地,卢氏连翘生产基地,南召辛夷生产基地,嵩县、辉县柴胡生产基地等,涉及到40余个中药材品种。??

?图2金银忍冬(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河南省中药材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种植面积较大,质量较好。怀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辛夷、连翘、丹参、冬凌草、桔梗、柴胡、猫爪草、栝楼、板蓝根、禹白附、禹白芷、禹南星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及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形成了“四大怀药”“密银花”“禹八味”“八大宛药”等道地药材。②南北气候过渡带,“南药北移、北药南种、野生变家种”的中药材品种较多。麦冬、白术、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射干、王不留行、牡丹、芍药、红豆杉、紫花地丁、牛蒡、艾蒿、迷迭香等25种常用中药材,在河南省也大面积种植成功。

三、以中药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发展迅速

中药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栽培生产,为中药制药、饮片加工、保健品、功能食品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产值超5亿元的中成药产品有:双*连口服液、双*连针剂、六味地*丸、月月舒冲剂、通络祛痛膏、柴胡口服液、补骨脂针剂等。

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生产业初具规模。焦作市是“四大怀药”的主产区,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礼品、初加工等企业30余家家,怀药产品达余种,产品档次正在由简单的初加工产品向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新开发的怀参膳食纤维、怀山药提取饮料、怀山药功能性肽酒、真空冻干活性怀山药微粉、怀山药葆丽软胶囊、三味地*饮、铁棍山药浓缩丸等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增值空间明显提高。

辛夷是南阳市主产的“八大宛药”之一,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40万亩,挂蕾的有10万亩左右,年产量最高达万千克,年产值1.7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辛夷生产基地。近几年研制开发了治疗鼻炎、鼻窦炎的辛夷含片、软胶囊、鼻吸等保健品;以辛夷挥发油为原料开发了香水、保健精油、护肤品等。年辛夷加工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山茱萸已是河南伏牛山区的主产药材种之一,年产量突破万千克,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西峡山茱萸”于3年通过了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河南宛西制药的“山茱萸规范化种植(GAP)基地”、北京同仁堂制药的“北京同仁堂南阳山茱萸基地”,分别于3、4年通过国家GAP认证。目前开发的功能产品有山茱萸酒、山茱萸果脯、山茱萸果奶、山茱萸奶粉、山茱萸果核保健枕等。

金银花为河南的道地药材之一,“密银花”、“封丘金银花”分别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密银花”,以新密市(密县)为中心,分布于禹州市、长葛市、新郑市、登封市、巩义市、新安县等,约5万亩,年产万千克。“封丘金银花”,以封丘县为中心,分布于长垣县、滑县、濮阳县、鹤壁市、卫辉市、汤阴县等,约12万亩,年产万千克。以金银花为原料开发的产品有茶、袋泡茶、饮料、挂面、牙膏等,年产值超过1亿元。

冬凌草是太行山区的主产药材,河南不仅是冬凌草的资源大省,同时又是应用大省,以冬凌草为主要原料开发的药品有复方冬凌草含片、冬凌草片、冬凌草胶囊、冬凌草糖浆等。同时近几年又开发出了冬凌草茶叶、冬凌草袋泡茶、冬凌草饮料、冬凌草牙膏等保健品和日用品。年冬凌草种植面积发展到亩,已基本实现了药材原料由野生到人工生产的转变。

图3空心柴胡(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当然,河南省中药资源在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野生资源逐渐匮乏,品种退化严重;中药材种植生产缺乏规范引导;中药材初加工、包装运输及仓储养护的条件落后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中药资源的现状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