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味中药
一、根及根茎类
根茎类中药是指入药部分是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药材。
根茎类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状茎。
根状茎:形状不一,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
鳞茎:呈扁平血状,节间极短,称鳞茎盘,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如百合、川贝母等。
块茎常呈不规则块状或类球形,如天麻、半夏等。
蕨类植物的根茎表面常有鳞片或鳞毛,有的根茎上密布叶柄残基。
双子叶植物根茎外常有的木栓层;横切面有放射状结构,木部尤为明显;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形成层环明显。
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横切面不呈放射状结构,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
还要注意根茎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川芎、白术的油点等。还应注意少数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结构,如大黄的“星点”等。
狗脊: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绵马贯众: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大黄: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
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轮同心环。
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白芍: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
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板蓝根: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甘草:显“菊花心”
黄芪: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人参: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三七: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川芎: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玄参: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白术: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苍术:茅苍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半夏: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鹰嘴状的芽苞或残留茎基;底部有圆脐形疤痕。
白及: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二、茎木类
性状鉴定:需注意形状、大小、粗细、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及气、味。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则按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类别
形状
颜色
表面特征
质地
折断面
例如
茎类中药
木质藤茎和茎枝
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细大小不一
大多为棕黄色,少数具特殊颜色
外表粗糙,可见深浅不一的裂纹及皮孔,节膨大,具叶痕及枝痕
坚实
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木部占大部分
鸡血藤可见特殊环纹;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草质藤茎
较细长,多呈圆柱形,有的可见数条纵向的隆起棱线,也有呈类方柱形
表面多呈浅黄绿色
节和节间,叶痕均较明显
质脆,易折断
断面可见明显的髓部,类白色,疏松,有的呈空洞状
石斛、苏梗
木类中药
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有的因形成的季节不同而出现年轮
质地和气味可以帮助鉴别,如沉香质重,具香气;白木香质轻,香气较淡
鸡血藤: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铁皮石斛:药材,铁皮枫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
三、皮类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
桑白皮:药材,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厚朴:干皮,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
杜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黄柏: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有羊膻气,味微苦。
地骨皮: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四、叶类
药用部位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一般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鉴定方法:
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其观察颜色和状态(完整还是破碎,单叶还是复叶,有无茎枝或叶轴,平坦还是皱缩)。
观察时,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并展开后观察。注意叶片形状、长度、宽度等。
五、花类
完整已开放:洋金花、红花
完整未开放:丁香、金银花
药用花序采收未开放的:款冬花
药用花序采收开放的:菊花、旋复花
夏枯草实际上采收的是带花的果穗。
药用仅为花的一部分:西红花系柱头,莲须系雄蕊。玉米须系花柱,松花粉、蒲黄等则为花粉粒等。
性状鉴定:
常见的花类中药有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粉末状等;颜色一般较新鲜时稍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辛夷:药材,望春花,呈长卵形,似毛笔头
西红花: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杯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红花: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质柔软。
款冬花:呈长圆棒状。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
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
丁香:药材,略呈研棒状,长1~2cm。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六、果实及种子类
果实类中药: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表面大多干缩而有皱纹。
乌梅:肉质果尤为明显
栀子:果皮表面常稍有光泽
蔓荆子:具毛茸
陈皮、吴茱萸:可见凹下的油点
茴香、蛇床子:具有隆起的肋线
使君子:具有纵直棱角
种子类中药: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种子。大多呈圆球形、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少数呈线形、纺锤形或心形。表面各种纹理。
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
枳壳:呈半球形,外果皮有颗粒状突起。
决明子: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
桃仁:呈扁长卵形。
苦杏仁:药材,呈扁心形。
木瓜:饮片,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
马钱子:表面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小茴香:背面有纵棱5条,横切面略呈五边形。
栀子:表面具有6条翅状纵棱。
七、全草类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紫花地丁、蒲公英
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益母草
药用部分为地上茎:肉苁蓉
药用部位为草质茎:麻黄
性状鉴定根据所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及注意原植物的特征(颜色、表面特征、大小等)。
八、藻、菌、地衣类
藻类中药:与中药关系密切的藻类主要在褐藻门、红藻门,少数在绿藻门。
绿藻多在淡水,极少数在海水中。植物体蓝绿色。
红藻大多生长在海水中。植物体多数呈红色至紫色。
褐藻是藻类中比较高级的一大类群,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植物体呈褐色。
菌类中药:常见的名词术语有菌丝、菌丝体、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菌核、子实体、子座等。
地衣类中药: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含特有的地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地衣淀粉等成分。
九、树脂类
性状鉴定:
除了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当面来鉴定,商品树脂类中药有时混有杂质,如树皮、泥土、砂石以及色素等,还需要对其品质优良和纯度做物理的、化学的测定,如在一定溶剂中的溶解度、浸出物以及树脂的灰分、酸值、皂化值、碘值、醇不溶物等。
其中酸值对于树脂的真伪和掺假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但同一种树脂,其理化常数也可能因样品的纯度不同而有差异。
对树脂质量的控制,还应对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如挥发油、总香脂酸、树脂等进行含量测定。
没药: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
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
血竭: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
十、其他类
主要包括植物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加工品,如儿茶、芦荟、青黛等;
蕨类植物的成熟孢子,如海金沙等;
某些植物体上的虫瘿,如五倍子,没食子等。
海金沙:将其少量撒于火上,即发出轻微爆鸣及明亮的火焰。
十一、动物类
常用动物类中药的药用部分有所不同,首先可以根此分类,进行分类记忆。而性状鉴定是最常见的方法,因为动物类中药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别中药的特殊性,可以观察其专属性特征,如形状、表面特征、颜色、质地、特殊的气、味等。
鉴别方法:
手试法: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火试法: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气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地龙:广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
蟾酥: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牛黄: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麝香:毛壳麝香,内层皮膜,习称“银皮”。麝香仁野生品,习称“当门子”。
蕲蛇:其头,习称“翘鼻头”;其背部“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腹部,习称“连珠斑”;尾部,习称“佛指甲”。
金钱白花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
十二、矿物类
鉴别方法:可通过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气味、硬度、相对密度、条痕色、透明度、光泽、解理、断口、有无磁性等进行鉴别。
矿物类中药的形状常与其内部的构造有关:
方块状:自然铜
类球形:蛇含石
片状:红粉、青礞石、云母石
斜方柱形:方解石
针状或毛发状集合体:天然硝石
不规则块状:磁石、海浮石、硫磺
矿物均有固定的条痕色:
樱红色或棕红色:赭石
浅橘红色:雄黄
黑色:磁石
白色:芒硝、紫石英、硝石
无色:胆矾
矿物的硬度各不相同:
1~2级:硫磺
2级:硝石
2.5级:胆矾
3级:方解石
5级:炉甘石
5.5~6级:赭石
6~7级:磁石
具有磁性:磁石
芒硝:暴露空气中则表面逐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钠),条痕白色。
石膏: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
滑石:有蜡样光泽,条痕白色。
炉甘石:似蜂窝状。
赭石: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相同大小的凹窝。
自然铜:具条纹,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
一、名词术语
植物类
1.锦纹:指大黄横切面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网状纹理。
2.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3.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至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纹”。
4.罗盘纹:指商陆横切面呈异常维管束排成数层同心环纹。
5.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6.砂眼:指银柴胡表面支根痕孔穴或盘状小凹坑。7.钉角:草乌表面的瘤状侧根。
8.过桥:指黄连根茎表面节间光滑如茎杆,俗称“过桥”。
9.菊花心:指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放射状结构,状似开放的菊花,如甘草、黄芪、防风。
10.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如野生桔梗、人参等。11.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12.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此外还有林下山参。
13.铁线纹:人参表面上部或中下部的环纹。
14.猴头三七:指三七主根顶端周围有瘤状突起,形似“猴头”。15.疙瘩丁:白芷表面横向突起散生的皮孔。
16.油点或朱砂点:指黄棕色或红棕色的分泌组织,如苍术、羌活。凹肚脐: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凹肚脐”,故名。
1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如前胡、防风。
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18.连珠状:指巴戟天根,形似串起来的珠子,故称“连珠”。
19.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如党参等。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20.油头:川木香根头黑色发黏的胶状物;又称“糊头”。
21.起霜:苍术断面暴露稍久,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又称“吐脂”。22.岗纹:泽泻表面多条横向凸起的环纹。
23.金井玉栏: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24.马牙嘴:指色白炉贝,顶部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25.横环纹:指根类药材根头下着生致密的环状横纹。如西党参、奶参等
26.枣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27.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
28.虎掌:指虎掌天南星,块茎呈扁球形,由主块茎及多个附着的侧块茎组成,形似“虎掌”故而得名。
29.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又称“红小辫。”30.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部分,似新月形。
31.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32.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33.棕眼:指天南星块茎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习称“棕眼。”
34.车轮纹:指维管束与较宽且平直的射线所形成的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如木质车轮,如防己
35.筋脉点:指天花粉横切面的维管束呈点状散在,俗称“筋脉点。”
36.网状纹理:指根或根茎类药材除去外皮后,可见网状样纹理。如大黄、云木香、升麻等。37.吐丝:指菟丝子经水泡煮后种皮破裂,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吐丝”。38.偏心环:指鸡血藤横切面可见半圆形的环。
39.虾形:指蓼科植物拳参,呈扁圆柱形,密生细环纹,多弯曲如“虾”形,故名。
40.竹节状:指根或根茎类药材,表面具“竹节状。”如竹节香附、竹节三七、竹节羌活等
41.粉性:指药材含丰富的淀粉,称“粉性。”如山药、天花粉等。42.柴性:指药材质地木质化,坚硬显“柴性”;如防风、紫花前胡等。43.纤维性:指药材折断显露出不整齐的“纤维。”如秦皮。
44.油润:指药材性油润,手握柔软,横切面常见油点。习称“油润”或“油性。”如当归、独活等。
45.角质:指药材含大量淀粉,经蒸煮加工后淀粉糊化,断面呈“角质”状。如天麻、红参等。
46.焦枯:指药材在加工干燥,或防治虫蛀熏炕过程中,操作不当发生的灼伤变“焦枯”者。47.吐糖:指含糖分药材因存放过久,或受气候影响,形成糖质外溢而变色者,称之“吐糖”。如枸杞子等。
48.糠心:指块根药材因加工烘烤不当,出现中空“糠心”现象。如白术、山药等。
动物类及矿物类
1.通天眼:指羚羊角无骨塞部分中心有一条扁三角形小孔,直通尖顶,俗称“通天眼”或“通天眼。”顶尖并可见“血斑。”为鉴别羚羊角主要特征。
2.环纹节:指羚羊角表面轮生环节,顺凹凸处顺序环生,光滑自然,直达近尖部,故称“环纹节。”
3.骨塞:指羚羊角基部骨塞角肉镶嵌紧密,生长自然,似桃形者的“骨塞。”
4.倒山货:指死于山中羚羊的角,纵面有裂纹,角质枯燥无光泽,骨塞多已脱落。故称“倒山货。”
5.独挺;指未分岔的独角鹿茸,多为二年幼鹿的初生茸,故称“独挺”,又名“一棵葱。”6.大挺:指各种鹿茸较粗长的主干:7.门桩:指鹿茸第一个分支。
8.二杠茸:指梅花鹿茸具一个侧支者,习称“二杠”,具两个侧支者习称“三杈。”9.挂角:指二杠再稍长,大挺超过门桩二寸左右,名“挂角。”10.单门、莲花、三叉:指马鹿茸具一个侧枝者,习称“单门”,两个称“莲花”,三个称“三岔”、四个称“四岔”,余类推。
11.二茬茸:指割取二杠茸后,当年再生的茸。故称“二茬茸。”14.珍珠盘:指鹿角基部形成一圈突起的疙瘩。习称“珍珠盘。”
17.棱纹、棱筋、骨豆:指鹿茸逐渐变老硬的过程,多在鹿茸的下部开始出现棱纹、棱筋、骨豆等老化现象。故称“棱纹”、“棱筋”、“骨豆”。
18.骨化圈:指鹿茸锯口的周围、靠皮层处有骨质化的一圈:称之“骨化圈。”19.窜尖:指鹿茸渐老时,大挺顶端破皮窜出瘦小的角尖。称之“窜尖。”
20.老毛杠:指三、四岔以上的马鹿茸,快成鹿角者,但未脱去茸皮。习称“老毛杠。”21.黄毛鹿茸:指梅花鹿茸。22.青毛鹿茸:指马鹿茸。
23.冒槽:指鉴别单个麝香用特制槽针插入麝香囊内,沿四周探测有无异物抵触.抽出槽针时可见香仁先平槽然后冒出槽面,习称“冒槽。”
24.黄香黑子:指优质麝香粉末,散香呈黄红色,颗粒状呈黑色,故称“黄香黑子:·25.当门子:指麝香黑色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26.银皮:指麝香囊内层灰白色很薄的皮膜,习称“银皮。”
27.金珀胆:指熊胆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稠膏状,黄色似琥珀者,习称“金珀胆”或“金胆”。
28.菜花胆:指熊胆黄绿色的称“菜花胆。”29.墨胆:指熊胆黑色或墨色的称“墨胆。”30.油胆:指熊胆稠膏状的称“油胆。”
31.胆仁:指熊胆胆仁呈颗粒状者,称“胆仁。”
32.黄线下垂:指鉴别熊胆时,取少许投入清水中,有“黄线下垂”直至杯底不扩散者为真。
33.乌金衣:指牛黄外表橙红色或棕黄色,个别表面挂有黑色光亮薄膜,习称“乌金衣。”34.挂甲:指鉴别牛黄时,取牛黄少许,沾水涂于指甲上,能将指染成黄色,不易擦掉,习称“挂甲或“透甲。’’
36.同心层纹:指动物结石类药材,横断面可见环状同心层纹。是结石逐步形成的,习称“同心层”如牛黄、珍珠、猴枣、马宝、狗宝等。
37.珠光:指珍珠彩色光晕,故称“珠光。”
39.燕盏:指燕窝呈半月形凹陷成“盏”状,习称“燕盏。”
40.燕球:指燕窝的边角碎条,泡发后,拣净燕毛,加工做成球状,习称“燕球。”41.菠萝纹:指刁海龙体表的美丽花纹图案,颇似菠萝表面图纹,故称“菠萝纹。”42.马头、蛇尾、瓦楞身:指海马的头像“马头”、身呈“瓦楞状”,尾似“蛇尾。”故概括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43.育儿囊:指海龙、海马雄性尾前腹面的“育儿囊。”
44.龙头虎口:指蕲蛇头扁平三角形,吻端向上,口较宽大。习称“龙头虎口。”45.方胜纹:指蕲蛇背部密被菱形鳞片,具有纵向排列的24个方形灰白花纹,习称46.念珠斑:指蕲蛇腹部白色大鳞片,杂有多数黑斑。习称“念珠斑”。47.佛指甲:指蕲蛇尾端一个长三角形侧扁的鳞片。习称“佛指甲。”48.屋脊背:指乌梢蛇背脊高耸成屋脊状。习称“屋脊”或“剑脊”背。
49.虫瘿:指五倍子蚜虫寄生于盐肤木等树上叶轴或叶柄上形成的囊状“虫瘿”;没食子蜂寄生于没食子树幼枝上所生的“虫瘿。”
50.白颈:指广地龙第14~16环节的生殖带,呈黄白色,习称“白颈”蚯蚓。51.粘舌:指一些药材具有吸湿性,以舌舔之,可吸舌,故称“粘舌。”如龙骨、龙齿、天竺黄等。
53.钉头:指钉头赭石,外表具多数乳状突起,俗称“钉头赭石”。54.镜面砂:指选用优质朱砂用刀剔成薄片,以色艳红透者称“红镜”,色乌红者称“青镜”统称“镜面砂。”
55.豆瓣砂:指颗粒状朱砂,色红艳、光亮,形似豆瓣,故称“豆瓣砂”。56.朱宝砂:指朱砂颗粒小者,称“朱宝砂”,更小者为“米砂。
中医养生决定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的健康命运,都握在你的手里!健康,是一种责任!
中医建议:哪怕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抽一天来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自我保健、家庭保健都是更好选择,也是一种责任态度。
是更好选择,也是一种责任态度。
人这一辈子,没了健康……都是在白忙。
——推荐阅读——
中医养生决定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的健康命运,都握在你的手里!健康,是一种责任!
中医建议:哪怕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抽一天来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自我保健、家庭保健都是更好选择,也是一种责任态度。
学中医,你想要的这里都有!《广州中医大学堂》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