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箭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口气十二个典故的千古名诗
TUhjnbcbe - 2021/3/27 7:10:00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宋词一阕话古今

第三十六章(上)

宁可枝头抱香死正气凛冽万古存

从公元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至崖山海战共三百一十九年,宋祚灭亡。这也是中央之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立下大功的张弘范命人在崖山岩壁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明代赵瑶凭吊怀古时,写下七绝《登崖山观奇石》: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耻食周粟张弘范摆酒庆功,又来相劝:“如今国家已亡,文丞相若能改心事奉我大元皇上,当不失宰相之位。”依然被文天祥拒绝,只好派人送他去京师。路经大庾岭时,文天祥开始绝食,并作《南安军》一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商朝末年孤竹国有伯夷、叔齐兄弟俩,为了推让王位先后逃到岐山。正好赶上周文王刚去世,武王兴兵伐纣,两人拉着武王的马头劝谏说:“您不先让父亲入土为安就急着大动干戈,这是孝么?您打算以臣弑君,这是仁么?”武王手下的将士大怒,打算痛扁俩老头一顿,被更老的姜太公制止:“此乃义士啊!”派人将这两位不识时务的义士拽走让路,大军继续开拔。武王灭商以后,天下以周为宗主,伯夷叔齐耻于吃周朝人种植出来的小米,隐居在首阳山采野菜充饥。野菜既没足够营养也没足够热量,两人饿死之前合唱了一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这个典故叫“耻食周粟”,是后世亡国而不肯投降之人的精神祖师。成语“以暴易暴”也是出自于此。图片来源于网络正气凛烈文天祥以此诗明志并开始绝食,没想到身体基础太好,八天后还啥事儿没有,便放弃了自尽的念头。他被送到大都以后,忽必烈知道他在宋朝遗民中的声望,派了许多元朝高官轮番来诱降、迫降,但他软硬不吃。就这样在冰冷潮湿的土室中关了两年多,居然百病不生,再次证明了身体素质杠杠的。文天祥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像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邪气不胜正气,于是做了著名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这首诗最激动人心之处,就是将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举一气呵成地排比出来,成为诗歌和历史爱好者的饕餮盛宴。太史简、董狐笔、张良椎、苏武节、颜常山、出师表和击贼笏的故事在《唐诗为镜照汗青》中已经讲过,渡江楫则在本书前文中有写。囚斗室俯仰歌正气将军头侍中血三国时张飞帮助刘备反客为主抢益州,在战役中擒获了巴郡太守严颜。张飞牛哄哄地呵斥严颜:“我大军到来,你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是你们不讲道理入侵我州府。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折了面子的张飞暴跳如雷,嗷嗷叫着令左右推出去砍头。严颜淡定地自己向外走:“砍头便砍头,有什么好跳的。”张飞很欣赏他的气节,将其释放而以宾客之礼相待。世人称赞翼德的肚量,而严颜也终未屈膝投降。这是“为严将军头”。西晋“八王之乱”中,御驾亲征的晋惠帝司马衷被成都王司马颖的军队围困,脸上中了三箭,百官和侍卫都作鸟兽散。唯有赶来的侍中嵇绍庄重地系好冠带,挺身在马车前保卫天子,结果为乱兵所杀,鲜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司马衷是中国历史上智商倒数的皇帝。有一年大饥荒,官员向他报告很多老百姓没饭吃而饿死,他很奇怪地问:“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没干饭吃,可以吃皮蛋瘦肉粥嘛。当战事结束后,侍从要为惠帝浣洗衣服时,没想到这个大家眼中的傻子突然说了一句:“那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惠帝一生中说的最著名的两句话,很不像是出于同一个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嵇绍年轻时初到都城洛阳,有人惊讶于他的丰神俊朗,跑去对善于品评人物的王戎赞扬道:“嵇绍卓尔不凡,好似野鹤立于鸡群。”王戎叹了一口气:“瞧您这大惊小怪,只因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嵇绍的父亲嵇康与阮籍、王戎等人齐名,是“竹林七贤”之一,世间会弹名曲《广陵散》的最后一人。当时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际,司马系的大红人钟会慕名前去拜访嵇康,其实是想拉拢这位忠于曹魏的名士。嵇康知道对方来意,头也不抬地一锤一锤专心打铁。钟会在旁边站了半天说不上一句话,只能悻悻而去。嵇康问了一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了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回去告诉司马昭:“嵇康不给我面子,就是不给您面子。”司马昭一听,我这正打算篡了曹魏,不为我用的人可不能留着,就编个罪名把嵇康给杀了,《广陵散》从此失传。直到魔教长老曲洋从东汉蔡邕墓中找到了《广陵散》的曲谱,并据此改编成了只有“羽徵角商宫”五个音阶的大音希声的“笑傲江湖曲”。从钟会与嵇康的对答之中,可见他的捷才。他十三岁时与哥哥钟毓(读音同“育”)一起觐见魏文帝,曹丕见大男孩紧张得满头大汗,而小男孩神色如常,便先对哥哥来个明知故问:“天气又不热,卿何故一头汗啊?”钟毓恭恭敬敬回禀:“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臣民见到真龙天子,恐惧战兢是正常的,其实皇帝也很享受这个感觉。曹丕立刻转头就问弟弟:“那么卿何故不出汗啊?”这是用钟毓那个中规中矩的回答来做套,钟会如果来一句“见皇帝需要紧张吗”,那曹丕会怎么想可就没人知道了。面对这个困境,钟会不假思索地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马屁拍得很明显,然而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曹丕大喜,从此兄弟俩飞黄腾达。一句“为嵇侍中血”,就让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地扯了这么远,赶紧拉回来。睢阳齿辽东帽唐朝安禄山叛乱之时,张巡率数千士卒死守睢阳孤城,前后大小战斗四百余次,杀敌两万,斩将数百,最后箭尽粮绝,城破被俘。叛军主将尹子奇问他:“听说您每次与我军交战时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咱们什么仇什么怨,您至于这样嘛?”张巡怒道:“我恨不得生吞了你们这帮残暴的逆贼,可惜做不到而已!”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的嘴,只见果然只剩几颗牙齿了。左右劝道:“此人素得士心,不可久留。”于是当日张巡与部属三十六人一起被害。这便是与“为颜常山舌”齐名的“为张睢阳齿”。“或为辽东帽”是汉末三国时的在野名士管宁,名气似乎不大,但如果用人比人气死人的方法,你就能看出这人有多牛。曹丕登上帝位后,以钟繇(读音同“遥”)为太尉、华歆(读音同“欣”)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这三公都是在汉末就名重海内的“先世名臣”,曹丕非常敬重,有一次退朝后很感慨地对左右说:“本朝的三公都是一代伟人,后世再难出现这样的盛况了!”咱们今天写的楷书,创始人正是这位钟繇,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他是钟毓和钟会的父亲,这下你明白为什么这哥俩十几岁就能被皇帝接见了,那是拼爹赢家。王朗有乐善好施之名,孙女王元姬是司马昭的夫人,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妈。华歆是东汉太尉陈球的弟子,与郑玄、管宁、卢植等大儒是同门师兄弟,也就是刘备的师叔。有一次华歆和王朗同乘一条船避难,有个人也想上船依附他们,华歆不同意,王朗很大度地说:“咱们船还有空位,为什么不救人一命呢?”后面的贼人越追越近时,王朗又着急了,想把那人赶下船去,华歆拦阻道:“我当时不愿意搭载他,就是担心现在的危险。但既然已经接纳,怎能在危急时再抛弃他呢?”终于带着那人一同逃离险境,世人就以此事分出了华、王两人的优劣。华歆当年与管宁同学时,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只听当的一声,锄出来一片金子。管宁视若无睹继续挥锄,就像刚刚锄到的是一片瓦石;华歆俯身捡起金子,很是开心,但偷偷看了一眼管宁的神色,想了想又将金子扔回地里。又有一次,两人同坐一片席子读书,只听得门外街上有高官乘坐华贵马车吹吹打打招摇过市,管宁听若无闻继续攻读,华歆把书一丢就跑出去艳羡地观摩。等华歆看完热闹回来,只见管宁已将席子从中间割开:“咱俩志趣不同,做不了朋友。”这个典故叫“割席断交”。被王朗反衬的华歆,又反衬了管宁一把。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汉末的混乱纷扰中,管宁远避于辽东(今辽宁辽阳),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为什么不肯出来做官呢?因为在其看来那就是帮曹魏篡汉助纣为虐。华歆爬到很高的官位,结果有幸主持了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大典,这下成了历史上排名很高的贰臣代表。京剧将其设定为一个凶暴奸诈的大白脸,《三国演义》则安排他威逼汉献帝、收捕伏皇后,典型的反面角色。王朗也作为汉室贰臣,被罗贯中安排送给诸葛亮一顿骂死,如小丑般烘托神仙般的孔明。反观避不出仕的管宁,安于清贫以讲学为生,习惯地戴着一顶标志性黑帽,这就是“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正气歌》中的这段一气呵成地列举了十二位著名的忠臣义士,整个排比分为三组,句式变化而不显重复,其气势如长江大河奔流之下无可阻挡。内容正气充盈,形式大气磅礴,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彼此激荡,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完美。忽必烈读到此诗,心知招降无望,召见文天祥问道:“你有何心愿?”预知文天祥如何对答,请看下回分解。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口气十二个典故的千古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