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药用“鬼箭羽”撷要
鬼箭羽,出《神农本草经》中品,“以其形似箭羽,故有鬼箭羽之名。”(《本草便读》)。为卫矛科植物卫矛具有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又名卫矛。“齐言箭羽为卫,是物干有直羽,若矛刃自卫之状,而燔之遣祟,故名。”(《本草述钩元》)观古本草其名称来源记载较多,古代多以“卫矛”称之。陶弘景言:削取皮、羽入药,为用甚稀。寇宗奭言:人家多燔之遣崇,方家用之亦少。反映了古代鬼箭羽属于较少使用的凉血活血化瘀类草药,多用于驱鬼除邪,至少宋之前用之多迷信色彩,而实践用之不多,组方也就更少。
《本经》载:“味苦,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虫注。”是言概述鬼箭羽其性寒味苦,功效为破血、通经、杀虫,应用于妇科疾病、淤血腹痛等,尤以妇科见长。“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本草述》)。“通月经,破症结,止血崩带下”(《日华子本草》)。“能破陈血,能落胎”(《药性论》)。“专治女科”(《本草蒙筌》)。“功专破血通经”(《本草撮要》)。“妇人血气大效”(《本草述钩元》)。李时珍曾载:凡妇人产后血晕血结,血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者。四物汤四两,倍当归,加鬼箭、红花、玄胡索各一两,为末,煎服。临证所见,凡女子瘀阻胞宫胞络而见月经失调、妇人腹痛、癥瘕、不孕、产后诸病者,俱可加减应用。如以鬼箭羽配伍当归,鬼箭羽配伍延胡索,皆取其活血散淤止痛之效。
《本草经集注》载:“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其言鬼箭羽凉血散淤可用于血行不畅,血分瘀滞而引起的皮肤病。“去蛊疰,消风毒之肤肿”(《得配本草》)“治肿毒。”(《植物名实图考》)。《太平圣惠方》载有“鬼箭羽散方”治风瘾疹,累医不效。“鬼箭散方”治妇人血游风,遍身瘙痒不止。传统理论有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皮肤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血热血瘀,风邪侵表,肌肤瘾疹,瘙痒不止,鬼箭羽切中病机,可以取效。研究证实鬼箭羽也有抗过敏、抑菌、抗炎作用,其抗过敏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有关,其总*烷成分是抑制DTH的有效成分。医院吴天碧以鬼箭羽g、甘草g,分5d煎水,内服、外洗治疗因染发引起的过敏取得满意效果。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晏行三在临床中广泛用之来治疗一些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瘙痒疮等等,用鬼箭羽30-60g内服,不论单方还是复方应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现今,鬼箭羽尤以治疗糖尿病盛名,其降血糖的作用优于降尿糖的作用,且以刚患上“消渴病”的患者更佳。其降糖机制普遍认为与降低空腹血清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糖耐量、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纠正脂质代谢的紊乱,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有关。又有防治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赵进喜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除了“虚”证之外,还有血瘀、气滞、痰湿、湿热等病理因素,其祛瘀药物主药则用到鬼箭羽。南阳市药品检验所齐志兰等人认为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须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采用复方鬼箭羽合剂治疗可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显示鬼箭羽临证对糖尿病、肾病均具有良效。此外,本品尚用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肝硬化腹水、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诸多疾病,现代已大大拓展了其应用。
后记:是品《中药学》(高校教材第7版)、《药典》(版)均不载,殊为可惜。
欢迎交流
半夏秋时谢谢鼓励,再接再历!